本報記者 尹麗梅 張碩 北京報道
本田汽車宣布調整其電動化戰略投資規劃,將去年制定的2030年前在電氣化和軟件技術領域的投資總額從原計劃的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96.7億元)縮減至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497.83億元)。5月20日,本田汽車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日本東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這則消息。
“由于電動汽車市場擴張放緩,我們預計2030年本田汽車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將低于我們此前設定的30%目標,可能會下降到20%左右的比例。”三部敏宏表示,“目前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比較旺盛。本田汽車將把混合動力汽車定位為在電動汽車普及過渡期發揮關鍵作用的動力系統,并進一步增強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線。”?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按照最新的戰略規劃,本田汽車將力爭到2030年前將汽車總銷量提升至360萬輛以上,其中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目標為220萬輛。
將削減3萬億日元電動汽車投資
鑒于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日前本田汽車宣布公司將暫停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推進的約15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及電池大型生產基地的投資計劃。
幾乎在同一時間,本田汽車再度宣布其將對電動化轉型戰略進行調整:公司已經敲定將電動汽車投資從此前的計劃中削減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98.87億元,約合207.57億美元)。
“我們認為電動汽車是實現碳中和的最佳解決方案。基于這一信念,本田汽車做出了向電動汽車普及邁進的戰略決策,并正在通過各種舉措不斷推進。然而,汽車行業的環境瞬息萬變,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加劇,電動汽車市場擴張放緩。為了在這樣的商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本田汽車將重新調整汽車電動化戰略,以智能技術應用為核心,進一步提升純電動及混動車型競爭力,并且通過重新評估動力總成產品組合來加強業務基礎。”三部敏宏在會上表示。
據三部敏宏透露,本田汽車計劃從2027年開始的四年內在全球推出13款下一代混動車型。不過,本田汽車仍堅持BEV戰略,2030年后純電動汽車仍是其核心支柱。在純電動汽車方面,本田汽車將2025—2030年視為公司的“技術打磨期”,計劃通過“Honda 0系列”以及其他相關產品逐步完善電動化布局。
記者獲悉,接下來,本田汽車將對其獨創的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及e:HEV混合動力平臺進行全面升級。通過擴大發動機最高效率運行范圍、提升混合動力單元驅動效率,本田汽車小型與中型e:HEV系統將實現全球最高效動力總成目標。結合新一代系統,本田汽車力爭將下一代e:HEV車型的燃油經濟性提升10%以上。
而為了進一步強化混合動力車型的成本競爭力,本田汽車正通過三項核心舉措降低關鍵零部件成本:與供應商聯合開展創新研發、優化生產流程效率、推進電池與電機等部件的跨車型通用化。基于銷量增長與成本優化,本田汽車下一代混合動力系統的成本將較2018年上市車型搭載的混合動力系統降低50%以上,較2023年上市車型搭載的混合動力系統降低30%以上。
北美市場是本田混合動力車型的主戰場。針對北美市場對大型車(高空間需求、強載貨能力)的持續需求,本田汽車正在開發新一代高性能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將兼顧駕駛性能、牽引力與環保表現,計劃于未來幾年搭載于新上市車型。
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深刻調整讓處于變革期的汽車行業需要對新的變化有更高的敏感度。
三部敏宏稱,本田汽車正在著力推行彈性的供應鏈戰略,這一戰略不易受到需求波動(例如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之間的轉換)或不同國家政府政策變化等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
“在電動汽車普及速度預計會出現波動的初期,本田汽車將建立靈活的生產體系,根據需求和銷售策略優化生產。這將主要通過可同時生產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混裝生產線來實現。為了應對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的持續增長以及中長期向電動汽車的轉變,本田正致力于通過優化供應能力和配置,包括有效利用現有資產,確保電動化零部件(尤其是電池)的穩定供應。”三部敏宏說。
此外,本田汽車還將不斷強化靈活的生產體系,確保生產車型在各工廠之間快速轉移。該體系使本田汽車能夠根據需求靈活調整生產分配。在堅守“本地生產本地消費”承諾的同時,本田汽車將繼續強化供應鏈,以應對市場的突發變化。
盈利能力遭受關稅沖擊
本田汽車調整其電動化轉型戰略與其當前的財務表現也有著一定的關系。
近日,本田汽車披露的2024財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本田汽車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2%至21.6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862.79億元),然而其營業利潤同比下滑12.2%至1.2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5.93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24.5%至835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18.58億元)。這是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
“盡管從全球市場來看本田汽車的摩托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強勁,但由于中國市場銷量下降以及研發費用的增加,2024財年本田汽車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24.5%。”本田汽車方面表示。
受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地區銷量下滑影響,2024財年本田汽車全球汽車銷量為371.6萬輛,同比下降9.6%。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本田汽車在亞洲市場的銷量為118.2萬輛,同比減少46.9萬輛。
受美國特朗普政府汽車以及零部件關稅政策影響,本田汽車方面認為2025財年仍將充滿挑戰,預計2025財年公司將面臨約6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5.17億元)的關稅成本,相當于2024財年營業利潤的近50%。同時,公司營業利潤將為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0.16億元),同比下滑58.8%,凈利潤將下降至2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5.03億元)。
“我們認為這是最壞情況的預測,目前來看關稅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三部敏宏指出,為緩解關稅帶來的影響,本田汽車將削減成本,并將更多的生產轉移到美國,包括五門版思域混合動力車和部分CR-V SUV的生產。
當前,為應對市場壓力,不少車企正在通過“抱團”的方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三部敏宏在會上透露,雖然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的合并談判已于今年早些時候破裂,但兩家公司仍然存在技術方面的合作。“盡管汽車行業處境艱難,但我們會通過組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去尋找新的增長方向。”
此外,記者了解到,本田汽車方面還將采取其他舉措去緩解關稅政策壓力:首先通過供應鏈本土化調整,推進墨西哥及加拿大產零部件向美國轉移,并依托《美墨加協定》(USMCA)原產地認證標準重構生產布局;同時深化與供應商的戰略協作,針對原材料采購、物流方案及生產工藝開展聯合成本優化。面對美國市場通脹壓力,本田汽車將建立動態定價機制,通過終端價格傳導覆蓋一定的關稅成本。此外,本田將強化摩托車、發電機等非汽車業務的盈利穩定性,通過多元化業務組合對沖汽車業務風險,目標將非汽車業務利潤貢獻率從當前的28%提升至35%。
記者還關注到,受燃油車需求萎縮以及本田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競爭方面存在劣勢影響,2024財年本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34%至78.6萬輛。
三部敏宏透露,在2025財年,本田汽車將在中國市場推出限時“一口價”促銷活動,以此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門檻;同時,本田會加快推進技術本土化戰略,與中國AI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展開深度合作,計劃于年內通過OTA升級推送智能系統。此外,本田汽車還將聚焦產品線優化,2025財年將推出兩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加速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轉型進程。值得一提的是,2025財年本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投入將同比提升20%,供應鏈本地化率目標提升至80%。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領先全球市場發展,這意味著跨國車企必須重新定義中國市場和戰略。
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嵐雅行上個月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上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本田汽車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速轉型:一方面,通過與寧德時代、華為等本土企業共建供應鏈體系,將新一代固態電池量產周期縮短30%;另一方面,以“中國速度”重構產品開發流程,將傳統48個月的車型研發周期壓縮至24個月。
(編輯:張碩 審核:童海華 校對:翟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