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的運用,讓體育課變得更加智能、高效、有趣
據新華社報道,在安徽合肥許多中小學里,魔鏡跳繩PK、AI動作指導……這些看似科幻的場景已是體育課的日常。這是基層學校針對體育教學痛點做出的積極探索,為破解體育教學難題提供了一把新鑰匙。
近年來,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備受關注,體育的功能也越來越受重視。今年春季學期開學以來,“每天一節體育課”“體育活動兩小時”“15分鐘大課間”等舉措在各地落實,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愈發重要。然而,體育教學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如何避免體育“應試化”,防止體育課變成機械的體能訓練;怎樣合理安排體育活動,讓內容豐富多彩;如何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養成熱愛運動的終身習慣……這些都是當下各校必須破解的問題。而“科幻”體育課的出現,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有力回應。
科技能夠為體育教學注入活力。像魔鏡跳繩,學生分組根據屏幕上的指令進行跳繩大比拼。這不僅增加了跳繩的趣味性,還能實時記錄學生的跳繩數據,為教師提供精準的教學反饋。AI動作指導則能夠精準捕捉學生的動作細節,給出個性化的改進建議,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獲得更專業的指導。這些科技手段的運用,讓體育課變得更加智能、高效、有趣。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要求,“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可見,應與時俱進善用科技力量,破解體育教學難點。
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妨加大對體育科技設備的投入,購置智能手環、魔鏡、AI攝像頭等設備,為開展智慧體育教學創造條件。同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可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引入先進的體育教學軟件和平臺,豐富學校的教學資源。此外,還要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對科技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持續監測和評估。
體育教師也要提升自身的科技素養,積極參加教育部門和學校組織的相關培訓,熟練掌握各類體育科技設備和軟件的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運用科技手段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科技設備,培養學生自主鍛煉和科學運動的意識。比如,教會學生通過智能手環監測自己的運動數據,根據數據調整運動強度和方式。
學校積極探索科技與體育教學融合的新模式,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門可定期組織開展科技體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推動科技在體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
當然,科技也不是萬能的。在推進體育教學智能化的過程中,還需避免“唯技術論”傾向。學校在引入智能設備后,仍應保留一些必要的傳統體育項目,形成“科技+傳統”的特色課程體系。
科技為破解體育教學難點提供了有力支撐。教育工作者應緊握這把鑰匙,開啟一扇扇通往體育教學新境界的大門,奏響一曲曲科技與體育交融的美好樂章。
(作者系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教育局教育工作者)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1日 第02版
作者:曹燦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