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歐陽修的這首詩寫的正是小滿節氣景象。5月21日,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此時,枇杷熟,麥花香,正是初夏好風光。如今,城市生活節奏較以往更快,傳統農事活動少,但小滿的景觀與習俗仍在城市里以別樣形式延續。
小滿“吃苦”利于身心
元代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小滿,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
小滿是與降水和小麥有關的節氣。在北方,小麥的籽粒飽滿欲熟;在南方,雨水漸漸充盈,江河湖塘的水漲起來,兩個意象都可稱之為“滿”。
小滿是時令,更是與人生意象相關聯的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與大暑,小雪與大雪,小寒與大寒,但只有小滿,而無大滿。專家指出,這恰恰體現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凡事不可太滿,太滿反而會物極必反。所以,大暑和大寒時節是大自然的嚴酷考驗,但小滿恰是我們人生觀的一種體現。
小滿的節氣意象在城市生活中有所體現。人們不僅不要追求大滿足,而且應該適當“吃苦”。俗話說:“小滿吃苦,清熱解暑。”這就告訴我們,在這個節氣,要多吃些苦味的食材。
《本草綱目》記載:“(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苦味食材包括:苦菜、苦瓜、蒲公英、萵苣、蓮子心等。苦菜味苦、性寒,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清熱解毒。
小滿節氣為何要“吃苦”?這是因為,這個節氣的氣溫進一步升高,濕氣逐漸加大,身體容易疲勞,此時心火較旺。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是心臟,因此需要養心,吃苦味的食材可以使身體機能達到平衡狀態,有利于保護心氣。
其實,菜市場里到處透露著隨節氣而食的信號。除了苦味食物,小滿還有許多節令美食,如麥糕餅、枸杞苗、枇杷等。
“城市限定”別有風味
在全國一些城市,小滿節氣還有許多“城市限定”,保留了這些區域大眾特有的生活習慣。
小滿時節的本地時令菜各不同,如蘇浙滬地區的蠶豆、廣州的蒲瓜、成都的折耳根等。不少老字號店鋪更是推出“小滿限定”食品,如北京稻香村的槐花香糕、蘇州采芝齋的青梅露,等等。
在南京,每逢小滿時節,“打野”更是一大城市景觀。打野曾是一個游戲名詞,如今被賦予了“去野外挖野菜”的新含義,正所謂“南京一大怪,不愛葷菜愛野菜”。南京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城市地貌是丘陵與水系交織,其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野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南京人對野菜的執念根植于歷史。六朝時期佛教素食文化的興盛,讓野菜成為“金陵風雅”的一部分。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精心收集了眾多美食佳肴,其中不乏野菜的烹飪之法。如今,“七頭一腦”(枸杞頭、馬蘭頭、薺菜頭、香椿頭、苜蓿頭、豌豆頭、小蒜頭和菊花腦)不僅是餐桌上的時令鮮味,更被年輕人視為“城市文化密碼”。
在寧夏,人們保留著小滿時節食野菜的習慣,通常將野菜燙熟,再放入鹽、醋、辣油或蒜泥進行涼拌,搭配饅頭、米飯食用,既清熱解毒,又可增進食欲。在小滿這一天,寧夏的一些地方會舉辦與野菜相關的活動,如野菜采摘比賽、烹飪大賽等,大家圍坐一起食野菜。
在專家看來,如今在一些城市出現的“野菜熱”,是連接城市記憶和現代生活的一座橋梁。清明時節采薺菜、小滿吃野菜,都是城市對節氣文化的一種傳承。專家同時提醒,部分野菜與有毒植物形似,誤食可能中毒;另外,城市綠地、路邊野菜易受農藥、汽車尾氣等污染,一味“尋野”應注意食品安全。
初夏景觀如詩如畫
小滿時節恰逢初夏,初夏的色彩是鳳凰如焰、榴花似火。全國不少城市的小滿景觀,其“濃墨重彩”是不一樣的。
在昆明,小滿時節正是藍花楹盛放之季,宛如紫色云霞掛在枝頭。昆明瀑布公園內的湖畔藍花楹與蜿蜒的湖心木棧道、游弋的魚兒構成了如詩如畫的美景。
而上海的公園內,花石榴為小滿的繁花季增添了嬌艷的色彩。花石榴的花色艷麗,花期較長,可以一直持續到七八月,為公園增添了不少色彩。繡球花在城市街景中揮發了無盡的夏意,它們既清雅又濃烈,給小滿節氣帶來無限生機。
在福建泉州,古城街巷里火紅的鳳凰花競相開放,與城市建筑、街道相互映襯,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吸引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
小滿時節,藍花楹成為昆明的一道城市景觀。
城市里,田園與水域景觀同樣引人注目。上海的馬陸葡萄主題公園內,一串串葡萄掛滿枝頭,形成了獨特的田園風光。城市周邊的郊區分布著大量農田,小滿時節小麥逐漸成熟,微風吹過,麥浪滾滾,呈現出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重慶等地的池塘中,小滿時可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景致,荷葉從水面探出,藕尖在水下生長,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夏日氣息。
小滿遇上“國際茶日”
小滿時節恰逢“國際茶日”,“茶文化”為各個城市帶來了小滿的獨特氣息。
“國際茶日”于2019年第74屆聯合國大會宣布設立,時間定為每年5月21日,是以中國為主的產茶國家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中國的茶葉品種主要以綠茶、紅茶為主,5月中下旬正是大部分茶葉上市的日期。
各個城市因茶而動。“國際茶日”推介活動成為貴州安順的文旅品牌之一,觀壯美黃果樹,品瀑布毛峰茶,相關茶葉協會舉行斗茶、話茶、新式茶飲等展示活動,推動茶葉與文旅的融合發展。
茶席是浙江溫州的一大特色。在這一天,溫州舉辦相關早茶茶王賽,現場布置自由茶席、“一縣一品”茶席等,邀請市民品鑒茶品,弘揚茶文化,打造“溫州早茶”品牌。
江西南昌舉辦江西茶嘉年華活動以及現代城市的茶工廠開放日,并融入茶道表演、茶客體驗與交流、茶市雅集、茶產業鏈創新合作論壇等活動,讓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茶文化。
在湖南長沙,茶文化與非遺體驗項目結合。在相關主題活動中,茶葉專家與茶客一起品茶論道,欣賞湖南本土技藝制作的茶器,同時設有剪紙、中國結、拓印等非遺項目體驗,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與。
廣西南寧打造“茶文化時空走廊”,邀請市民參加宋代點茶技藝展示等傳統工藝沉浸式體驗,了解茶葉的傳承與發展。
(文內圖片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今日小滿!遍地麥花香,正是初夏好時光》
欄目主編:龔丹韻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彭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