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王楚欽的球拍?
多哈世乒賽,王楚欽發現自己的球拍海綿被撕裂,只能緊急換成副拍。
正當大家想著怎么每次都是王楚欽出問題。王楚欽無奈回應:
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每次都是他遇見這種事情。在上場之前他就感覺到球拍有點不對勁,一上場海面直接開了一半。
上午的時候他還用這個球拍打了比賽,下午裁判組檢測完就變成這樣了,他最裁判和賽事組織方很失望。
孫穎莎也說過,她打第一場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的球拍有問題,只不過不嚴重,沒有王楚欽的那么夸張。
教練肖戰也聞訊趕來,在一旁補充強調:“球拍送去檢測時是完好無損的!”然而,當值裁判一開始態度堅決,表示檢測流程合規,沒發現問題。
中國乒協主席王勵勤對此高度重視,在當日全部比賽結束后,國際乒聯與中國乒協就該事件舉行了特別會議進行溝通交流。
國際乒聯表示,事發后他們已經立刻要求組委會提供A4尺寸的大信封來裝球拍,并反復叮囑裁判操作時一定要小心,同時也強調檢測團隊的操作本身是符合規范的。
國際乒聯同時也承諾,會盡快和場館方對接查看監控錄像,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中國乒協。
他們表示,會從多個角度徹查這次球拍受損的原因,比如詢問檢測人員操作細節,查球拍的流轉記錄,甚至分析檢測容器的設計是否有問題等等,調查結束后會給一份詳細的書面報告。
這次多哈世乒賽真是波折不斷,國乒男單首戰即失利。種子選手薛飛竟然直接爆冷出局,慘遭淘汰,創72年來最差記錄,王皓當場黑臉。
王皓賽前就擔心過著“可能是近二十年來最困難一次世乒賽”的擔憂,中國男乒選手的斷代問題似乎太嚴重了。
薛飛這次能參賽,靠的是隊內直通賽打出來的,按說他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一上國際賽場就失誤。
這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缺點,在和日本二線選手的對比中,暴露得淋漓盡致,也讓外界對國乒的選拔機制再次打上了問號。
淘汰薛飛的22歲日本篠塚大登非常張狂,他以前接受采訪時曾說:“馬龍的球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大,我可以和對手進行相持”
這話一出,立刻被各國媒體大肆放大。甚至有人拿中日兩國新生代選手的抗壓能力做對比,結論如何,不言而喻。
馬龍就任副主席就說過,他要重點關注梯隊培養問題。比起日本選手,中國年輕選手參加外國比賽的次數太少,出來打比賽的年紀太大。
支持者認為這是在保護年輕隊員,給他們卸壓。反對者則覺得這話聽起來有點未戰先怯,缺乏那種必勝的信念和舍我其誰的霸氣。
王皓之所以發出“最困難”這樣的感慨,更深層的原因,恐怕還是直指樊振東的缺席,以及國家隊肉眼可見的人才斷檔問題。
以往的排兵布陣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樊振東的穩定發揮,他的缺席,讓整個男隊的壓力一下全壓到了王楚欽一個人身上。
盡管王楚欽現在世界排名第一,但缺乏三大賽單打冠軍的硬榮譽,加上今年以來狀態有所起伏,讓外界對他能否真正扛起領軍大旗存有疑慮。
早在劉國梁擔任國乒總教練時期,就反復強調要重視梯隊建設,要分年齡段系統培養運動員,這樣才能應對隊員老化和人才斷層帶來的危機。
從輝煌的“國乒三劍客”——馬龍、張繼科、許昕時代過渡到樊振東獨當一面,再到如今急需新人頂上,人才儲備的厚度問題還是不可避免地暴露了。
樊振東和王楚欽只差3歲,卻因為前者成名太早,早早被歸入“老將”行列,這本身就說明中生代力量存在某種程度的不足。
王皓自己曾經是直拍橫打的世界冠軍,而他手下的王楚欽作為橫拍選手,卻遲遲未能站上單打最高領獎臺,這是否也暗示著某種傳承上的困境?
本來男乒這邊的成績就不穩定,賽事組織上還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疏漏,影響運動員的心情。王楚欽遭遇這樣的事情尤其多。
上次奧運會他球拍被人踩斷后情緒激動,有一位金發女記者故意推著行李箱撞王楚欽。并假裝成不小心的。
事后奧組委調取監控,對這位女記者發出了禁令,不許她在進入任何舉辦奧運比賽的場所,取消她的報道資格。
為什么這些人總是針對王楚欽?
從器材管理的疏忽,到賽場表現的起伏,再到人才儲備的斷層憂慮,每一個環節都像是一臺精密儀器上松動的螺絲,任何一顆擰不緊,都可能影響到整臺機器的順暢運轉。
未來的路,注定充滿坎坷,每一代體育人的金牌都要在奮斗中取得。
王楚欽球拍檢測環節受損 國際乒聯發聲明
2025-05-20 05:01·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