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賴清德就職一周年的日子,去年的5月20日,賴清德在自己的就職演講上大談兩岸互不隸屬論,毫不掩飾自己的臺獨立場。
因此在之后的這一年時間里,我們開始加速壓縮臺獨分子的生存空間,以至于賴清德在前幾天竟然主動提出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條件,然而不到24個小時,大陸只送給了他10個字。
賴清德提統一條件
前幾天賴清德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主持人問了他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兩岸是否應該采取“先談判再說”的策略。
賴清德聽完之后當即表示,只要對等,有尊嚴就沒有問題,他用公司并購的例子來說明這件事,表示大陸就相當于大公司,臺灣是小公司。
如果一個大公司想要并購一個小公司,應該由大公司提出條件,也就是說,如果大陸想要和平統一,就需要大陸先提出條件,并且這些條件還不能問臺灣要不要,需要有其他的配套做法,來讓整個臺灣的民眾都接受。
賴清德說的這句話,似乎是在暗示自己可以接受兩岸和平統一,但是自己是臺獨勢力的“領頭人”,沒有辦法將統一放在明面上說,所以才用了并購來代替。
這就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了,因為賴清德妥妥就是一個臺獨分子,怎么如今態度發生了這么巨大的轉變?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和特朗普的言論有關,畢竟在中美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的時候,特朗普曾說過此舉有利于大陸的和平和統一。
或許正是特朗普這句話所釋放出的態度,讓賴清德覺得美國隨時都有可能拋棄臺灣,這才主動提到了和平統一這件事,就是想要給自己留條后路。
但是其實仔細想想,賴清德說的這番話,其實是包藏禍心的,他仍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分子。
因為他將大陸和臺灣分別類比為“大公司”和“小公司”,這相當于在兩岸互不隸屬的論調之下,直接否認了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
臺灣根本配不上“小公司”這個名號,充其量也就是中國這個“大公司”當中一個不聽話的“部門”而已。
并且賴清德主動提到兩岸和平統一,很有可能還是在渲染中國威脅,同時也是在威脅美國,如果美國敢放棄臺灣,那么臺灣是會做出一些美國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而面對賴清德小九九,我們顯然沒有上當,在賴清德發表此番言論的當天,大陸只送給了他10個字。
大陸送出10個字
在賴清德發表此番言論的當天,國臺辦發言人只用了10個字就預言了賴清德的結局,那就是“臺獨翻不了天,成不了事。”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知道臺獨翻不了天,就來臺灣自己也是知道的,早在2021年的時候,臺防務部門的負責人邱國政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表示,解放軍已經具備的攻臺能力,并且研判出在2025年具備全面攻臺的能力。
雖然臺灣近些年來一直在增強自己的軍事力量,但是這種軍事力量的增長和解放軍軍事力量的增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些年來,我們不斷在臺島周邊展開圍臺軍演,派出軍機巡航臺灣西南空域,這早就已經說明,在軍事層面,我們拿下臺灣不是什么大問題。
不過解放臺灣并非是一個簡單的軍事賬,而是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總賬,所以臺灣研判的中國在2025年具備全面攻臺的能力,講的應該就是大陸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絕對優勢。
而目前我們也確確實實擁有了這些實力,但是既然我們擁有了這些實力,為什么我們還不動手,我們究竟在顧慮什么呢?
兩岸統一的重點
如今我們是和統武統兩手抓,甚至還用出了第三招“逼統”,也就是逼迫臺灣回歸的策略,不僅在軍事上對臺獨分子進行持續威懾,在經濟等等方面,也開始頻頻出手。
并且我們要做的還不僅僅只有這些,一旦臺海沖突被引爆,我們還要時刻提防外部勢力的干涉,尤其是美日,所以我們也在和支持臺獨的外部勢力做著博弈。
可以說,我們現在正在一點點的勒緊纏在臺獨分子脖子上的那根繩子,這是想要解放臺灣所必須做出的準備工作。
假設臺獨分子執迷不悟,讓我們不得不拿出武統的手段,我們要明白的是,對臺發動解放戰爭開始的那一刻,并不是兩岸統一的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畢竟在軍事上,我們早就已經擁有了絕對的優勢,武統只是不得已之下一錘定音的手段而已,賴清德現在提出和平統一的條件,說實話也不算晚。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賴清德是否是真心的,如果賴清德繼續這么虛與委蛇,繼續堅持自己的臺獨立場的話,他要迎接的,將會是更大力度的打擊!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