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轉眼過半,咱老百姓最關心的三件事,房子、車子、票子,就像三根定海神針,穩穩扎在生活的漩渦里。
上半年樓市回暖的苗頭剛冒尖,車市的價格戰打得昏天黑地,銀行里的存款利率又悄悄往下滑了一截。
但到了下半年,這些變化可能不再是“小打小鬧”,而是實打實地要改寫咱們的生活劇本。
01、房子
政策松綁,買房門檻一降再降
上半年,樓市政策像是按了“快進鍵”。核心城市限購松動的消息一個接一個,比如北京悄悄放開了五環外的限購,上海把社保年限從5年縮到3年,深圳甚至允許“一人買房、全家落戶”。
貸款利率也降到了新低,首套房利率普遍跌破3%,有的城市還搞起了“零首付”試點。
如杭州對人才購房直接補貼30%首付,算下來買套300萬的房子,自己一分錢不用掏就能上車。
不過,政策松綁最實在的,還得數“按套內面積計價”的試點。
上半年張家口、衡陽試點取消公攤,買房人終于不用為看不見的“幽靈面積”買單。下半年預計更多城市跟進。
現房銷售來了,爛尾樓成歷史?
過去買房像開盲盒,樓盤爛尾、貨不對板的糟心事兒沒少發生。
但今年上半年,現房銷售面積占比沖到了30%,比三年前翻了一倍多。
政策也在推波助瀾:30多個省市要求新拍地塊必須現房銷售,房企想拿地就得先掏錢蓋房,再也不能空手套白狼了。
最近去看房的人應該有體會,開發商開始卷“滿裝交付”。
精裝修帶家電、連衣柜都給你塞滿,真能拎包入住。北京萬科有個項目甚至承諾“不滿意砸掉重裝”,這底氣可不是吹出來的。
城市更新,老破小變身香餑餑
如果你家住在2000年前建的老小區,下半年可能要偷著樂了。
住建部下了死命令,年底前必須完成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光是北京就要砸500億給老樓加電梯、拓車位、建養老驛站。
更厲害的是“居民自主更新”。上海黃埔區有個老小區,住戶自己投票決定拆了重建,政府補貼60%,剩下的錢靠銀行貸款,新房產權還歸自己。
這種模式一旦鋪開,老破小說不定比新房還搶手。
02、車子
新能源車過半,加油站的黃昏?
上半年車市最大的新聞,不是某家車企破產,而是新能源車銷量占比沖到了51%。每賣兩輛車就有一輛帶電的。
政策補貼雖然退了坡,但“以舊換新”加碼了:
國四燃油車報廢能拿1.5萬補貼,直接催生了一波換車潮。我同事老張開了10年的帕薩特,報廢換了輛比亞迪插混,算下來相當于白嫖了半輛車。
不過真要論黑馬,還得看增程式。
問界M9上市3個月賣了5萬臺,理想L6直接把BBA的客戶搶走一大半。車企們現在流行一句話:“純電打高端,增程走銷量”,下半年小鵬、小米都要出增程車,連現代、福特這些外國牌子都坐不住了。
國產車沖百萬,BBA慌不慌?
以前說起百萬豪車,不是奔馳S就是寶馬7系。
但今年比亞迪仰望U8賣了8000多臺,直接把寶馬X7擠到第四名。華為和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預售兩天訂單破2000,訂車的不少是原來開保時捷的老板。
合資車這下真急了。
奔馳把最新電動CLA拿到中國生產,智駕系統用的全是本土技術。奧迪干脆和上汽聯手搞了個新品牌,激光雷達、城市領航這些配置堆得比新勢力還狠。
03、票子
存款利率破1%,錢該往哪兒跑?
上半年去銀行存錢的人可能發現了,三年期定存利率跌到1.5%,大額存單還要搶破頭。
央行降息降準雙管齊下,OMO利率累計下調了30個基點,保險產品的收益也跟著縮水、以前買年金險能拿4%,現在只剩2.5%。
花錢的學問:
上半年消費市場最大的矛盾是:年輕人喊著“摳門”,但山姆、Costco的會員數漲了30%。不是大家變窮了,而是更會算了!
100塊的三文魚比餐廳便宜一半,59.9元的烤雞能喂飽全家,這叫“該省省該花花”。
品牌們也摸透了這套心理。
駱駝沖鋒衣賣爆不是因為便宜,而是把價格卡在300-500元,設計得能穿去上班。泡泡瑪特靠微信抽盲盒留住2000萬會員,私域賣貨占到九成營收。
就連賣空調的都在卷“AI省電”。
寫在最后:下半年的日子,該怎么過?
2025年的下半場,可能是近十年變化最劇烈的一段日子。買房不用賭運氣,買車得看智商稅,存錢不如會理財。咱們普通人要做的,就是抓住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機會:
買房盯緊現房和城市更新項目,老破小可能比新區更靠譜;買車:增程車適合長途家庭……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把握住“高性價比”的確定性,或許就是最好的生存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