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在樓市,各位有沒有注意?現在樓市爆發了4大“怪象”,這意味著什么呢?如果今年有購房計劃的話,不妨提前來了解一下,看看這4大怪象指的是什么?或許對你買房子有很大的幫助。
關于樓市,各種政策的出臺,包括降準降息,還有《住宅新規》的一個頒布,這也讓樓市,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革。表面上看似“量升價跌”的回暖信號,實則暗藏多重矛盾與風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怪象。
第一個怪象:新房價格與二手房價格“冰火兩重天”
一線城市豪宅開盤即售罄,部分新房價格同比上漲超6%,而二手房掛牌價卻持續下跌。例如,上海浦東某小區房源降價100萬元仍無人問津,北京二手房成交周期延長至18個月。
這些可不是空穴來風,有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全國100個城市新房均價同比上漲2.76%,而二手房均價同比下降7.22%。
出現這個原因,筆者認為,和首套房貸利率低至3.25%,有很大的關系,同時,人們也明白核心地段新房,將成為“政策紅利”下的避風港。
想要投機的人,這個時候,就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了,二手房流動性枯竭,你也只能是被迫“割肉”離場。
第二個怪象:空置房激增與人口外流并存
像北京、上海空置率超全國平均水平,部分三四線城市空置率甚至高達15%-20%;同時,年輕人逃離大城市,回流三四線城市。
現在全國住房空置率在12.1%,三四線城市套戶比普遍超1.2,鶴崗等城市房價跌至每平方米千元。2024年城鎮人口凈流入城市僅剩15個,東北地區人口外流速度加快。
按照目前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已經達到了7.8億平方米,按當前銷售速度需6年以上才能被消化。
另外,老齡化加劇(北京老年人口占比21.3%),年輕人口向核心城市集中,但高房價擠出剛需。如今的90后更傾向“租房自由”,一線城市年輕人失業率突破21%,收入與房價“剪刀差”擴大至40倍。
第三個怪象:政策松綁“強心針”效果有限
多地取消限售、降低首付至15%、下調房貸利率,但市場反應冷淡,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
2025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僅增長2.8%,但三四線城市降幅仍達15%-20%。上海、深圳核心區域政策松綁后,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微增5%,但價格跌幅擴大至8%。
從這些數據當中,我們不難看出,購房者的信心嚴重不足,爛尾樓風險未完全消除,購房者對開發商負債率(平均85%)高度警惕。
第四個怪象:房企“大洗牌”與國企主導市場
你發現了,現在民營房企正加速退出市場,央企、地方平臺主導核心地塊開發,三四線城市庫存積壓嚴重。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房企到位資金同比下降4.1%,民營房企銷售額預計再跌30%。國企拿地占比突破70%,北京、上海核心區土地溢價率逆勢上漲20%。
看得出來,政策推動“好房子”建設,低效產能將被淘汰。另外就是,地方政府優先保障國企項目,避免“保交樓”壓力。
從這些怪象當中,其實我們也可以發現,現在核心城市與非核心區、新房與二手房、國企與民企的“馬太效應”持續擴大。 在政策的支持下,還是難以改變,長期供需矛盾。
此外,城鎮化紅利消退,產業聚集推動人口向核心城市遷移,三四線城市面臨“去庫存”陣痛。
樓市“變局”已至,普通人如何應對?筆者認為,要優先選擇核心地段、品質升級的“好房子”,利用低利率窗口期鎖定成本。對于投資的人來講,要注意遠離高杠桿、遠郊庫存,關注保障房、養老地產等政策紅利賽道。最后筆者想說的是,這場樓市變革,既是風險,也是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