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喪失王牌,中國稀土管制失效了,美國能直接買到稀土了?
5月16日,澳大利亞稀土公司宣布,成為除中國外唯一能生產重稀土元素產品的廠商。
5月16日出了件大事:澳大利亞稀土公司萊納斯宣布,他們成了中國以外唯一能生產重稀土的公司。這意味著美國現在可以直接買到中國以外的稀土了,按照外媒的說法是,這打破了中國多年來的“壟斷”局面。
但說實話,外媒的理解從根本上就錯誤了,所謂"中國稀土壟斷"完全是誤解。
先說重點,其實美國自己就有豐富稀土資源,地質調查局數據說他們的儲量夠用280年。
美國早年還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現在不挖礦主要因為成本太高。美國工人工資是中國的五倍,環保標準嚴苛十倍,處理污染物的費用能吃掉大半利潤。
更關鍵的是美國工業體系斷層。雖然他們有分離稀土的實驗室技術,但大規模生產的設備、熟練工人、配套工廠早就不齊全了。
重建全套生產線要花幾十億美元,企業算完賬發現還不如直接買中國貨劃算。這就是為啥美國一邊喊著要"擺脫依賴",一邊還在大量進口中國稀土。
中國真正的優勢在完整的產業鏈。從采礦機械到化學藥劑,從物流運輸到設備維修,每個環節都有專業公司配套。
就像開餐館不光要有廚師,還得有送菜的、洗碗的、收銀的,中國稀土產業就像條成熟的美食街,誰來開店都能立刻運轉。而其他國家搞稀土生產,相當于在荒地上獨自開餐廳,成本自然下不來。
所以說到底,其他國家選擇中國稀土不是因為被"卡脖子",純粹是市場自己做的決定。
就像買菜會選物美價廉的攤位,工廠當然選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商。中國從沒禁止別國開采稀土,反而長期保持市場開放,本質上是通過公平競爭獲得的優勢。
這次澳大利亞企業能分走部分市場,正好說明全球稀土貿易是自由的。要是真有壟斷,別說建新廠,競爭對手根本活不下來。
未來中國要做的,是繼續提升技術含量,開發回收利用、高端制造這些新賽道。就像種地的轉型開食品加工廠,雖然辛苦些,但賺的錢更多更持久。
哪天外國反過來要買我們的稀土專利和技術設備,那才是真正的產業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