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最近爆了個大新聞:要是中國不賣稀土了,美國的 F-35 這類五代戰斗機可能直接沒法生產!
稀土這東西聽著普通,其實是軍事裝備和高科技產品的核心材料,雷達、隱身技術、導彈制導都離不了它。
現在中國在稀土市場說了算,產量和加工量都是世界第一,這下美國軍工可慌了神!
中國成為稀土 “老大” 的原因
中國為啥能在全球稀土這一塊兒當老大?咱先說說稀土是啥。
稀土可不是單指一種東西,它是包含十多種元素的組合體,這些元素天生就有磁性強、耐高溫等特性,用處特別廣。
軍事上,戰斗機的隱身材料、導彈的制導系統都離不開它;生活里,手機、電動車、醫院的檢查設備也都得靠它撐著。
就拿美國的 F - 35 戰斗機來說,造一架就得用幾百公斤稀土,這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中國能走上“老大”這一步,可不是順風順水的。
早年間,咱們技術落后,西方國家又卡我們脖子,只能把稀土原礦挖出來低價賣給別人,再花高價買人家加工好的產品,吃了大虧。
后來咱們不服氣,國家帶著科研人員拼命搞研發,從開采到加工,一項一項技術難關硬啃下來,終于掌握了全套本事。
直到2002 年,美國最大的稀土礦因為成本高干不下去了,咱們趁機頂上。
現在中國的稀土儲量占全球三分之一還多,產量占 70% 左右,加工能力更是占到近 90%。
全球大部分稀土都得經過中國的手加工才能用。
你看美國,現在重啟了自家的礦,可沒加工技術,挖出來還得拉到中國來處理;澳大利亞的稀土礦也一樣,離了中國加工不了。
為啥他們比不過咱們?
咱既有資源,加工技術又成熟,成本還比西方低六成,環保也做得好,別人想追都難追上。
所以說,中國能當稀土老大,靠的是幾十年的努力和實打實的本事。
美國軍工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美國軍工看著挺牛,又是 F-35 戰斗機又是核潛艇的,其實有個大麻煩 —— 特別離不開中國稀土。
美國雖說有稀土礦,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礦,早年是全球最大的,后來因為環保成本高、競爭不過中國,2002 年就關門了,前幾年才重新開采。
但挖出來沒用啊,美國自己壓根沒加工能力。
稀土得經過分離、提純等一堆復雜步驟才能用,而且這過程污染大、花錢多,美國企業不愿干,所以只能把原礦拉到中國加工成材料。
有數據說,美國 87% 的主力武器,像 F-22 戰斗機、“愛國者” 導彈這些,都得用中國加工的稀土零件,說白了,美國軍工的 “命門” 大半在中國人手里。
再說具體用量,F-35 戰斗機每架得用 417 公斤稀土,這些稀土用在電子戰系統、雷達、電機里,要是沒了,飛機隱身效果變差,雷達看不遠,操控都可能出問題。
“弗吉尼亞” 級核潛艇更夸張,一艘得用 4 噸多稀土,聲吶、電機都離不了,沒稀土就跟人沒骨頭似的,沒法動彈。
所以2025 年中國限制中重稀土出口后,美國立馬遭了殃。
生產 F-35 的工廠因為缺一種稀土磁鐵,只能停工,幾千工人沒事干,賣給日本、澳大利亞的訂單也推遲了。
更麻煩的是,導彈防御系統的雷達、核潛艇的聲吶等關鍵部件,都因為沒稀土面臨技術難題。
美國國防部內部說,要是中國完全斷供,美軍 70% 的裝備 18 個月內就得沒法維護,新武器研發至少拖 5 年。
這場稀土博弈,中國實實在在捏住了美國軍工的七寸。
中國管制稀土出口的原因
中國為啥要管稀土出口?
說白了就兩點:一是自家資源得護好,二是對美國的打壓得還還手。
稀土這東西挖一點少一點,早年咱技術不行,只能把原礦當白菜價賣給外國,人家加工成高價零件再賣回來,咱吃了大虧。
現在知道這是造戰斗機、導彈、手機的關鍵材料,就得攥緊了,不能再便宜賣,得讓資源值回票價,不能斷了子孫后代的家底。
這些年美國總搞技術封鎖,卡咱們芯片、電動車的脖子,那咱就得用稀土回敬一下。
但中國不是亂管,而是有分寸。稀土出口是咱的生意,不能一刀切斷了。
所以咱定了規矩:控制開采量,別挖太多破壞環境;重點管住更稀缺的中重稀土,普通稀土該賣還是賣。
這樣既保護了資源和環境,又不讓市場亂漲價,影響全球生產。
咱不想靠稀土壟斷害人,就是想讓這寶貝用得值,既護好自家利益,也不把國際貿易搞亂,這才是大國該干的事。
稀土博弈的全球影響與應對
稀土這場博弈鬧得全球都不得安寧,各國都在想招應對。
先說美國,被中國稀土卡了脖子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從三方面折騰。
一是在國內重新開挖自己的稀土礦。但美國連最基本的分離技術都沒有,只能花錢請人從頭研究。
政府還砸了幾十億補貼建稀土加工廠,但建廠需要時間,環保審批又麻煩,工人和技術人員都缺,有人吐槽:“就算現在動工,最早也得 2030 年才能產出能用的材料。”
二是拉著盟友組局,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想搞個 “不用中國稀土” 的供應鏈。
可澳大利亞的稀土礦加工依賴中國技術,加拿大有礦沒技術,日本更是全靠進口。
三是砸錢找替代材料,比如研究不用稀土的磁鐵,或者從舊電子設備里回收稀土。
但替代材料成本高、性能差,回收技術又不成熟,回收率不到 20%,短期內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然而,對中國來說,這事兒有好處也有壓力。
好處是稀土成了咱們的談判籌碼。以前美國用芯片卡咱們脖子,現在咱們有稀土在手,在跟外國談合作時更有底氣了。
壓力是稀土開采帶來的環境問題。內蒙古的礦區以前過度開采,草場退化嚴重,現在每年得花幾十億治理污染。
加工稀土產生的廢水、廢渣處理起來也很麻煩,成本越來越高。
而且總靠出口稀土也有風險,萬一別國找到替代品,咱們的稀土產業會受影響。
所以現在咱們一邊搞 “綠色開采”,減少污染,一邊研究不用稀土的新技術,比如無稀土磁鐵,就是為了不把寶全押在稀土上。
結語
說到底,現在這個世界,誰想在某個領域一家獨大,都會攪得全球產業鏈不得安寧。
中國用稀土反制西方技術封鎖,其實也暴露了全球化的深層矛盾。
當大家都開始優先考慮國家安全,資源、技術、市場的爭奪會更激烈,而稀土只是這場大戰的一個開頭而已。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