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走水調漂三目,《中國水產科學》,《水生生物學報》,《中國外來水生生物入侵》。
廣東男子釣到帶崽羅非后放生
2025年4月4日,IP地址為廣東東莞的博主@走水調漂三目發布了一則視頻,展示的是他在一次釣魚后,放生母魚的畫面。這聽起來是好事一樁啊!那會兒是4月份,是很多魚類的繁殖期,這么做有益生態健康。
然而這個博主卻被評論區的網友怒罵,800多條評論里估計得有700多條都是罵他的,這是為什么?你先看他的視頻配文:“四月份不要去釣羅非了,矛上來的,已放生。”
不是哥們?錨魚正大光明是一回事,因為關于錨魚的法規確實各地都不同,我看到很多人在廣東錨魚都敢隨便發視頻,看來確實在當地是合法的。但是問題是居然放生羅非魚?這是什么操作?
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尾羅非魚被博主捏在手中,博主將其魚嘴對準鏡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羅非魚的魚嘴中含著很多羅非魚苗,有些魚苗已經從魚嘴里漏出來了。雖然知道這條羅非魚帶崽是挺不容易,但是這個畫面屬實有點惡心。
展示了一會兒,博主鏡頭朝下,接著我們可以聽到有東西落水的聲音,顯然是博主將這尾羅非魚給丟水里放生了。最后他將鏡頭對準旁邊的水面,顯然這條羅非魚已經游走了,我們只能看到已經歸于平靜的水面。
看完這個視頻,評論區的網友久久難以平靜,可想而知都是在質問怎么能放生的外來入侵物種的的。不過也有些人是支持博主的,有個人表示要小心善待生命,如果不這么做,將來要遭報應!
本來大家都都在集火博主,看到這個網友,大伙都繃不住了。開始連同這個“好心”的網友一起“教育”。確實道理很簡單,放生這條羅非魚看似是善事,但是因為這條羅非魚和它的后代,又會有多少的本土魚類死亡?這是那個“好心”網友壓根不會去考慮的。也能難怪網友們都如此憤慨,我截圖的這些已經是說的比較好聽的了,一些情緒更激動的我都不敢截圖出來。
可以看到很多人都罵博主是“圣母”。所謂的“圣母”并不是要嘲諷一些合法的信仰,“圣母”原指宗教神圣形象,現被網絡解構為諷刺過度道德表演,比如雙標共情、道德綁架的人。
這是反映公眾對脫離現實困境的虛偽善意或道德優越感的批判,并不是不尊重他人信仰,這點還是要說清楚的。
入侵物種羅非魚
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首次引入了羅非魚,當時引入的品種就是最常見的莫桑比克羅非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越南華僑將其引入到我國臺灣省進行培育,并取了個本土化的名字“福壽魚”。
隔年,廣東省也從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羅非魚,從此我國大陸開始了對羅非魚的不斷養殖試驗,期間還試試著引入了其他的幾種羅非魚物種,甚至還進行了羅非魚的雜交配種。
截至2023年的數據,目前我國境內有記錄的羅非魚已經高達14種,分別是:尼羅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莫桑比克羅非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奧利亞羅非魚(Oreochromis aureus)、齊氏羅非魚(Tilapia zillii)、伽利略羅非魚(Sarotherodon galilaeus)、藍羅非魚(Oreochromis leucostictus)、霍諾魯姆羅非魚(Oreochromis hornorum)、吉利羅非魚(Tilapia guineensis)、黑邊羅非魚(Tilapia rendalli)、紅腹羅非魚(Tilapia buttikoferi)、條紋羅非魚(Tilapia mariae)、奧尼雜交羅非魚、吉富羅非魚、紅羅非魚。
后面三種沒有拉丁學名是因為它們都雜交出來的新品種羅非魚。
而這些羅非魚中,倒也不是全部都對生態危害那么巨大。其實也就是尼羅羅非魚和莫桑比克羅非魚在2022年12月20日,正式被中國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的《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所納入。
北方地區也許還好,但是羅非魚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南方省份的水域真的是泛濫成災了。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早就在《全球入侵物種數據庫》中將部分羅非魚物種列為具有高度入侵風險的物種。在美國美國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地,以及澳大利語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等地,羅非魚都被認為是威脅巨大的外來入侵物種。
這么看來,羅非魚可算是全球性的入侵物種了,那么它們的危害究竟是有多大?
造成的生態威脅
就拿開頭講的事件來說,羅非魚雌性會采用口孵方式護幼,就是講幼崽含著嘴里躲避大部分的威脅,這肯定是會提高幼魚存活率的。而本身羅非魚繁殖能力就超強,就算不這么做,種群的擴張也遠超大部分魚類,尤其是它們環境適應性也非常驚人。
大量繁殖的羅非魚當然會搶占本土物種的生態位,它們還是雜食性的,什么浮游生物、藻類、底棲無脊椎動物甚至是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它們都愿意吃,會跟很多不同生態位的本土魚類形成食物資源競爭,致使其他物種的種群規模縮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羅非魚甚至連一些本土魚類的繁殖地都要侵占!它們偏好在水草豐茂的淺水區筑巢產卵,會逼迫那些擁有同樣的產卵地偏好的本土魚類放棄傳統繁殖場所,間接抑制其繁殖成功率。
羅非魚耐鹽、耐缺氧、能在水質較差的水域生活,這讓它們真的是沒有對手。數量快速上升后,吃的東西也就變多了,羅非魚的雜食性攝食行為會改變水體生物群落,不光是搶食物,它們甚至會削弱了水體自凈能力,而排泄物中未被充分消化的有機質又加劇富營養化進程。另外它們繁殖的時候喜歡挖出一個窩,這么做又會攪動水底的泥巴,釋放出沉積的污染物。
理論上,大部分出現在自然環境的羅非魚都是養殖場出逃和被放生的,這些羅非魚在集約化養殖中容易攜帶鏈球菌、嗜水氣單胞菌等病原體,它們出現在野外也可能將這些病原體傳播出去。
羅非魚真的是從方方面面都要讓我們的本土魚類不好過啊!雖然它們也不是自愿出現在我國野外水域的,但客觀上它們就是危害非常巨大的魚類!
大部分釣魚人如果釣到了羅非魚,要么是帶回去吃,要么是拿去賣,也可能拿去喂牲畜,甚至有直接丟岸上讓羅非魚被曬干的。但就是沒有人會把羅非魚給放生回去的,這個操作真的很怪。
現在就能理解為啥那些網友這么激動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