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杰 通訊員 張同輝)5 月 17 日,西安市灞橋區慶華小學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青年志愿服務隊的 47 名學生和家長志愿者們攜手佛坪縣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松果(西安)生態文旅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代表,走進秦嶺國家公園候選區內的佛坪、觀音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一場集科普探索、科技體驗與生態教育于一體的深度實踐活動。同學們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深刻領悟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意義。
“零距離” 觀察:揭秘秦嶺大熊貓的獨特魅力
活動伊始,志愿者們來到秦嶺大熊貓佛坪救護繁育研究基地,與基地內 4 只憨態可掬的秦嶺大熊貓 “面對面”。在自然導師的引導和互動問答中,同學們認真觀察大熊貓進食竹筍、散步玩耍等日常行為,了解秦嶺亞種與四川亞種的區別和獨特之處。有同學興奮地記錄下新知識:“原來秦嶺大熊貓的臉更圓,吻部更短,獨一無二的棕白色大熊貓七仔就是在這里發現的!”
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的體驗,基地負責人拿出當天的 “熊貓便便” 樣本,讓志愿者辨別氣味。“原來熊貓便便不臭,還有竹子的清香呢!” 一名同學驚喜地說道。這次沉浸式體驗,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了熊貓科研工作的趣味性與嚴謹性。
對話一線保護工作者 紅外科技賦能保護
在陜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學校,大熊貓進化展廳中,公眾教育科科長蔡瓊老師通過 800 萬年前的 “始熊貓” 化石與現代熊貓防曬 “黑眼圈” 等知識,瞬間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奇心。生態步道展廳外,千年古樹與珍稀植被仿佛 “移動老師”,為大家講述著秦嶺生物多樣性的 “生命密碼”,從苔蘚與樹木的共生關系,到不同海拔物種的生存智慧。
當 2024 年紅外相機捕捉的大熊貓雪地撒歡視頻播放時,同學們驚呼:“原來國寶私下這么會賣萌!” 蔡老師介紹,紅外相機是保護區的 “生態天眼”,默默守護著熊貓家園。隨著 86 臺紅外相機記錄的 68 種鳥獸 “生活大片” 依次呈現,金絲猴蹦跳、金錢豹夜巡的畫面,讓同學們仿佛化身 “動物行為研究員”,沉浸在秦嶺生物多樣性的奇妙世界中。家長們也對保護區 “108 國道秦嶺隧道區域大熊貓棲息地生命廊道修復” 等科研保育工作贊嘆不已:“看到紅外相機監測、棲息地修復等技術應用,才明白保護工作背后的科技力量和艱辛不易?!?/p>
踐行志愿精神 撒播綠色生態保護種子
在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數據管理應用中心,公眾教育科曹慶老師向大家介紹,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秦嶺地區成立較早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也是首批中國人與生物圈網絡成員保護區,在陜西省內率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MAB)。
從反盜獵巡查到棲息地修復,從紅外監測到科普宣教,正是保護區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才讓熊貓家園內金絲猴、朱鹮、羚牛等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多。同學們從曹老師的分享中,深切體會到一線巡護員工作的艱辛與堅守。有同學感慨道:“以前覺得保護動物離我們很遠,今天才知道每個人都能為它們貢獻力量。”
走進秦嶺自然保護區,共筑生態保護志愿夢。此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收獲了豐富的生態知識,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綠色環保的種子,激發了同學們踐行志愿精神、守護秦嶺生態的使命感。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此類實踐活動,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