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孟加拉國空軍高級代表團再次訪問意大利,并體驗了包括“臺風”戰斗機、C-130運輸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多款裝備。在輿論熱炒“孟加拉國將采購殲-10CE”的情況下,這一舉動被視為孟加拉國沒有放棄原有計劃,仍然考慮入手“臺風”的表現之一。換句話說,殲-10CE想飛入孟加拉國,還真不是十拿九穩。
▲體驗“臺風”的孟加拉國代表
早在15年前,孟加拉國空軍就提出了戰斗機更新計劃,并明確提出主要用于維護海洋權益——所以得是更安全的雙發型號。考慮到當時,孟加拉國剛剛獲得俄羅斯10億美元信貸,又采購了16架俄制雅克-130教練機。再加上之前裝備米格-29的經歷,基本可以認為,孟加拉國一開始看上的就是蘇-30。按照當時蘇-30系列6000多萬美元的均價,16架也就不到10億美元,完全在孟加拉國承受范圍內,戰斗力也有保障,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蘇-30當時確實很適合孟加拉國
問題在于,俄羅斯不久之后和緬甸打得火熱,不僅也提供了雅克-130,還同意出口蘇-30。孟加拉國對此極為不滿,更不想淪落到阿亞戰爭中,亞美尼亞空有蘇-30,卻因為俄羅斯限制無法升級的困境,于是將目光轉向其他機型。但“陣風”、“臺風”和F/A-18E/F這些歐美雙發戰斗機,價格實在太貴了,孟加拉國根本買不起,所以這一拖就是十年。在2021年,孟加拉國鑒于經濟條件大幅改善,每年軍費已經調整到40億美元以上的現實,決心重啟戰斗機采購,并明確了搭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超視距空戰、海上打擊能力和雙發布局的四個條件。
▲F/A-18E/F最先出局
同年,孟加拉國代表團先后訪問了法國和意大利,開始考慮采購“陣風”和“臺風”的可能性。歐洲媒體也連連發文,認為歐洲戰斗機拿下孟加拉國訂單指日可待,但這一等又是三年。去年孟加拉國恢復平靜后,殲-10CE成為歐洲雙風之外的第三個選擇,讓這份軍購再添變數。不過,這一舉措在當時更像是一種政治表態,直到今年5月,殲-10CE在南亞暴揍“陣風”后,孟加拉國才開始認真考慮,采購殲-10CE的可能性。
▲“陣風”被殲-10CE擊敗后,已經不可能被孟加拉國選中
與此同時,歐洲為了爭取訂單,也為了消化開始退役的早期“臺風”,提出了出口二手“臺風”,并負責進行簡單升級的方案,這就是孟加拉國代表團最近前往意大利的原因。參考之前二手“陣風”的銷售經驗,二手“臺風”單價應該在1億美元左右,“流星”和其他機載武器另算。相比之下,殲-10CE算上霹靂-15E和附屬武器、配件的均價,應該是8000多萬美元,價格和剩余使用壽命有優勢。
▲全新“臺風”孟加拉國當然買不起,但二手還是可以的
此外,霹靂-15E的實戰表現也強于“流星”,更能滿足孟加拉國的超視距作戰需求。至于制海能力,同樣在印巴沖突中綻放光芒的CM-400AKG,憑借240千米射程、3馬赫速度特性,以及一架殲-10CE能掛載兩枚的適應力,也強于“臺風”搭載的類似武器。后者的優點,在于航程略長、外掛點布局更合理、多用途性能更出色(主要是指對地攻擊)。換句話說,假如沒有這次印巴空戰,孟加拉國大概率會買下二手“臺風”,然后再從中國采購類似FTC-2000的低端型號,形成新時代的“米格-29加殲-7”組合。
▲殲-10CE和“臺風”的對決,應該很快就會出結果
但現在殲-10CE證明了自己,經濟上又更有吸引力,這對于只是略微寬裕,實際經費仍然有限的孟加拉國來說,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對雙發戰斗機的追求,畢竟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孟加拉國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掉頭。這次孟加拉國代表去意大利,很有可能就是利用“臺風”和殲-10CE的競爭局面,爭取最優渥的條件,然后作出最終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