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精虧虛,髓海失養”《黃帝內經》揭示小腦萎縮與先天之本的內在關聯。
小腦萎縮雖屬現代醫學難題,中醫卻認為其與腎精虧耗、痰瘀阻絡、髓海失養密切相關。
案例介紹
患者張先生,58歲,主訴“行走不穩2年余”,逐漸出現持物抖動、言語含糊,核磁顯示小腦萎縮。伴耳鳴如蟬、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西醫診斷為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
查體見指鼻試驗陽性,跟膝脛試驗不穩,舌淡苔白膩,脈沉細澀。患者長期熬夜工作,家族有神經系統病史。
李俊才醫生四診合參,判定為:
腎精虧虛,髓海失養
“腦為髓之海”,患者年近六旬,腎精漸衰,髓海空虛,腦失所養,故見共濟失調、記憶衰退。
用鹿角膠、龜甲膠填補腎精,紫河車、肉蓯蓉溫養髓海,從根本上充養小腦組織結構。
痰瘀阻絡,清竅蒙蔽
病程日久,痰濁瘀血阻滯腦絡,加劇神經元變性,故見言語謇澀、步態蹣跚。
以石菖蒲、遠志化痰開竅,三七、水蛭蟲類藥破血逐瘀,疏通腦部微循環。
督脈空虛,陽氣不升
“督脈貫脊屬腎”,陽虛不能上榮清竅,加重協調障礙。
取鹿茸、巴戟天溫通督脈,黃芪、升麻升舉清陽。
同時,囑咐患者,注意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緒激動加重肝風;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之品;適當進行運動,舒筋活絡,促進氣血運行;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
療效追蹤
調理2個療程后,患者持物穩定性提升,短途行走無需攙扶。調理5個療程后,語言清晰度改善,可自主完成系紐扣、用筷子等精細動作。
溫馨提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具體用藥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早期干預效果更佳,發現癥狀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