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去年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書院制,設立了三所新學院,按每專業50%的比例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北京建筑大學今年推出了四大招生改革新舉措,其中“建筑菁英班”和“工科菁英班”實行了“本博一體化”貫通培養┅┅
在日前由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教育面對面》欄目和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聯合推出的“招辦主任來啦”直播節目中,北京工商大學(以下簡稱“北工商”)招生辦公室主任卜曉媛和北京建筑大學(以下簡稱“北建大”)招生辦公室主任胡德俊分別介紹了各自學校的整體及專業特色、招生政策以及學生深造就業情況,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升學規劃中心校長何艷麗則介紹了適合中低分數考生報考的市屬院校及報考注意事項。
“北工商”: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
“‘北工商’由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商學院和機械工業管理干部學院合并而成,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涵蓋理、工、經、管、法、文、藝、農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我們以商科、食品、輕工業為特色推進內涵差異化發展,建成了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卜曉媛介紹道。
一系列數據展現出“北工商”在學科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學校擁有3個高精尖學科,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農業科學更是進入了前1/1000;此外還擁有23個國家級本科一流專業,23個北京市級本科一流專業,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1個北京市專業群建設與改革試點,3個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2個專業入選國家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拔尖創新型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北工商”可謂靈活多樣。據卜曉媛介紹,學校打造了“北工商”特色的現代書院制,2024年設立了數字書院、求真書院和創新書院,探索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貫通融合、本科與研究生教育一體推進、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育人新范式。其中,數字書院包含會計學和金融科技兩個實驗班,求真書院包含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以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實驗班,創新書院包含人工智能以及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兩個實驗班,實驗班按每專業50%的比例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學生可選擇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本科直博),也可選擇本碩、碩博路徑(本碩博連讀)。
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去年“北工商”新增了計算金融專業,主要學習經濟管理、數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課程;另外去年還新增了兩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受到考生和家長的歡迎;如食品營養與健康雙學位項目,畢業生可獲得食品營養與健康和市場營銷兩個專業的學士學位;高分材料與工程和智能財務項目,則可獲得高分材料與工程工學學士和財務管理管理學學士兩個學位。“為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求,學校還依托優勢學科資源,構建了首批18個特色微專業,涵蓋‘基礎學科-前沿技術-產業應用’三個維度,包括金融與風險管理、數智會計、食品添加劑應用與監管、化妝品測評、因果數據科學、人工智能+X、AI大模型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設計與3D打印、新媒體運營與創意傳播、文化創意與品牌設計等專業方向”,卜曉媛表示。
除此,學校注重因材施教,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大學英語實行分級教學和免修免考制度。學校還實行“本科導師制”,由學院骨干教師及業界專家擔任本科生導師,為學生提供學業、學術和就業指導。學校還實行較為寬松的轉專業政策,學生在大一結束時可申請轉專業,轉出不設限,轉入門檻也較低,2024年轉專業成功率達89%。
而在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除了可通過高考報考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北工商”還與34個國家的8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入校后學生可報名參與國家公派校際交換生本科雙學位、本碩連讀和短期交流等項目,目前每年都有數百名學生通過這些項目到海外一流大學進行交流。
談及升學與就業情況,卜曉媛表示,“近年來學校的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深造率在30%以上,2024年的深造率達33%,很多工科專業的升學率能達到60%。就業方面,202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中我校畢業生排在第65位,可見還是很有前途的。學生就業的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業,占1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13%;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占13%。另外,84%的畢業生選擇在北京地區就業,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就業的畢業生比例達到46%。”
“去年,學校在全國招生的人數為2960人,在北京地區招生人數為1799人,今年計劃還沒有下達但預計有所增加。在大平行志愿填報方式下,只要身體條件符合要求,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提檔不退檔,學校調檔比例一般不超過105%”,談及招生政策的同時卜曉媛還提醒考生,“‘北工商’擬繼續設置‘金融+’及‘大數據+’等交叉學科特色明顯的專業組,組內均是體現‘工商融合’和‘數智賦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優勢專業,有意愿跨學科學習的考生可以優先填報該專業組,選考科目要求必選物理。”
“北建大”:建筑領域權威學校,今年推出四大招生改革新舉措
“‘北建大’源于1907年成立的京師初等工業學堂,是北京市屬高校中唯一一所百年老校”, 在胡德俊的眼中,“北建大”不僅有輝煌的歷史,現如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學校不僅是“首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服務基地”,“國家建筑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還憑借鮮明的建筑特色,在建筑領域具有地緣、行業和資源等優勢,已與北京城鄉建設各個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如中國建筑集團、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工集團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被譽為“培養未來規劃師、設計師、建筑師”的搖籃。”
“在學科建設上,學校現有 3 個 ESI 全球排名前 1%的學科,分別是工程學、環境生態學和化學。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學校 70%的學科位列 B 檔次,建成了從城市規劃設計到施工管理,從城鄉建設到城鄉治理的完備的學科結構。學校現有35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17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為國家級的特色專業、15個為北京市級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北京市特色專業、4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目前學校國家級和北京市級的一流專業建設點達到25個,占比超過70%,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在專業設置、專業實力上具有非常雄厚的實力,優勢和特色也比較顯著”,胡德俊指出。
在國際合作方面,“北建大”也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目前已與 48 個國家和地區的 125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學校還牽頭成立了“一帶一路”建筑類大學國際聯盟,目前有 30 個國家的 91 所院校和企業加盟。通過這個平臺,為學生提供了眾多國際合作交流和人才培養的機會。
談及就業,胡德俊用“非常有優勢的‘金名片’”來形容。用他的話說,“‘北建大’是全國就業 50 強高校,也是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全國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等。2024 屆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達 96%以上,其中國有性質單位就業占比超 70%,人才整體供需比在 1:10 以上,位居市屬高校前列。2024 屆畢業生被住建部、應急管理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以及大型國企央企等錄用的人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其中住建部接收我校應屆畢業生的數量最多,大概占到總量的 1/4左右,這說明我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
此外,胡德俊著重介紹了“北建大”今年招生改革的新舉措,一是深化“建筑菁英班”和“工科菁英班”招生,兩個班實行“本博一體化”貫通培養,具有“三制五化”培養特色,即書院制、“校內 + 校外”名師雙導師制、學分制、科教一體化、本博貫通化、小班化、個性化和國際化,“一生一策”靈活定制培養方案。二是首次新增人工智能創新試驗班,計劃招生35人,第一年強化人工智能知識和數理基礎知識學習,一年后學生可在全校所有專業中任選專業,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三是強化“7個學院特色實驗班”招生,涉及建筑學實驗班、土木工程大師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實驗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驗班、工程管理實驗班、遙感科學與技術實驗班以及車輛工程實驗班。7個實驗班均實行小班制、校內外名師雙導師制、項目化、國際化、保研和獎學金傾斜等,突出專業特色人才培養。四是改革轉專業管理辦法,胡德俊表示,“學校實行寬口徑政策,允許學生分別在大一和大二春季學期共兩次機會提出申請。學生轉專業成功的比例非常高,整體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部分專業甚至達到百分之百。”
去年,“北建大”總招生人數為1935人,京內投放計劃數為1333人。談及今年招生胡德俊表示,“雖然計劃還沒有正式下達,但預計會有一定的擴招,以最后下達的為準。”
專家支招中低水平考生如何選擇院校
“二模”考試結束后離高考愈發臨近,報考志愿日益成為考生和家長關注的話題,尤其對于那些成績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對此,何艷麗重點介紹了北京有哪些市屬院校適合這些學生報考并分享了報考上的一些注意事項。
據何艷麗介紹,2024年共有633所院校在京投放招生計劃,總招生計劃數是42050名,其中京內高校在京投放的招生計劃數是35329名,占比達84%。在京投放的這3萬多招生計劃中,部委直屬院校招生計劃數占到5000多,市屬院校招生計劃數將近25000人。對此何艷麗表示,“北京市屬公辦院校去年有20所,今年新增了北京科技職業大學,共21所,由于北京市屬院校在京招生計劃數最多,以‘一模’成績為例,總分在550以下的考生在報考時可以重點關注這些院校。另外去年新增了京津冀職教改革項目,由三所學校與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聯合培養。這三所學校去年招生 900 多人,預計今年招生計劃將保持穩定。此外還有6所民辦院校,基本到了本科線或者本科線上多一點就可以報考,甚至還可能有本科分數線下征集的情況。”
還以“一模”成績為例,對于成績高于一本線 40 - 50 分以上的考生,何艷麗建議除了部屬院校,可以重點關注首都師范大學(簡稱“首師大”)、首都醫科大學、北建大、北工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市屬院校。她還強調,“在選擇時不僅要關注學校本身,還要留意學校招生政策的變化以及學校專業組內專業的分數線。”以“首師大”為例,去年該校設有 5 個專業組,包括不限專業組、歷史專業組、地理專業組和兩個物化專業組。其中,歷史專業組的分數最高,其次是地理專業組。在不限組中,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的錄取分數線較低,最低錄取分數為 582 分。兩個物化組的區別在于一個包含師范專業,另一個則不含。“去年化學和生物這兩個專業分數和位次相對較低,是由于去年選物化組的人數總體上不算多,所以去年選市屬高校的物化組就占優勢,而不限選組的競爭則比較激烈”,何艷麗指出。
對于成績剛好達到一本線上的考生,何艷麗則建議重點關注像北方工業大學、“北建大”、“北工商”等市屬高校,以北方工業大學為例,它今年招生變化較大,該校去年只有不限、物化、物化中外合辦三個專業組,但今年預計擴展到 7 個專業組。其中,物化組又細分為五個專業組,有兩個是中外合辦的;不限組也分為兩個專業組,劃分更為精細;比如第一組包含計算機、電子信息、信息安全等專業,第二組包含自動化、電氣精英班和普通班,第三組包含電氣中的智能電網方向。在何艷麗看來,“菁英班的主要方向是讀研和讀博。智能電網方向專業雖然比普通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少了2 - 3 門專業課,但仍然被國家電網認可,這也為分數較低學生提供了更多機會。今年該校還將物化中外合辦組中的土木工程專業單獨調整出來,也讓有不同需求的學生都能選到自己心儀的專業。其實北方工業大學正常的錄取分數還比較高,但這樣細分出來,每個專業組的最低提檔線就一定有所相同,這些變化值得家長們去關注。”
“家長現在能做的,應該是了解各個學校的招生變化、有哪些調整,以及未來重點考慮的專業有哪些,還要了解專業組下面具體專業的情況。現在本科學歷肯定是不夠了,有些學校推出了本碩或本博貫通培養的項目,如果有這些需求的家長和考生可以及時關注下,這樣今后就不需要保研或申請讀博士了。另外,現在很多學校在招生上做出了創新和調整之舉,這些舉措都是站在學生角度考慮的,旨在把學生培養得更好,因此建議考生和家長重點關注下這些調整和創新”,何艷麗建議。
文/郝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