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著這樣兩件文物:一個繡著圖案和文字的書包,一塊郵寄這個書包的包袱皮??此破胀ǖ奈锛澈螅瑓s深藏著一位革命母親對幼子的深愛和掛念——這是1935年,一位共產黨人在獄中寄給6歲兒子的。4年后,這位母親在日軍突襲中,為保護黨內重要文件和公款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3歲。她就是王根英烈士。她一生飽經磨難,卻始終不屈不撓,傳奇般的經歷被廣泛傳頌。
▲王根英像
人小志大 19歲時與英國老板“上桌”談判
1906年,王根英生于上海郊區一個貧民家庭。全家十幾口人靠租種地主田地過日子。后來父親出走做了道士,母親到紗廠做工,養活全家。
11歲時,王根英開啟了童工之路。在怡和紗廠,王根英每天工作12至16個小時,得到的工錢只有二三角。為求生存,她經常帶領小姐妹同工頭、資本家斗。在斗爭實踐中,王根英深深感到文化的重要,她曾在自傳中寫道:“不識字,沒文化是最苦了,但哪有機會讀書呢?要讀書就不能做工,也就不能生活。只好望書興嘆。”
1924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建立了工友俱樂部和工人夜校,王根英立刻參加了夜校學習。她在這里不僅學文化,還學習政治。
1925年,上海發生了五卅運動,王根英率領怡和紗廠7000多名工人參加了全市數十萬人的罷工游行。在廠里她親自同英國老板談判,提出“承認工會的權力;增加工人的工資和改良工人的待遇;縮短勞動工時”等項要求。這時王根英19歲,她穿著女工的服裝,坐在談判桌前使英國老板吃了一驚。經過長期的罷工和幾個回合的談判,資本家被迫答應了工會提出的大部分要求。
10月,王根英成為了中共黨員。
投身革命 與陳賡結成伉儷
1926年,上海工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全市大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取得了勝利。但怡和紗廠的資本家異常頑固地堅持,開除以王根英為首的40名工人。王根英離開了紗廠,走上了職業革命者的道路。
離開工廠后,王根英參加了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第三次工人起義沒過幾天,蔣介石便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許多共產黨員、工人糾察隊員慘遭殺害。根據黨的指示,王根英轉移到武漢。4月27日,王根英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次會上,王根英和剛從蘇聯學習歸來的陳賡相識、相愛,不久結婚。
7月下旬,陳賡隨周恩來乘船秘密赴江西參加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王根英則回上海從事中共中央的地下交通工作。
1928年4月,中央特科成立了情報科。陳賡自南昌起義后腿部負重傷,歷險輾轉也到了上海,此時傷已基本痊愈。中央決定陳賡化名“王庸”,出任情報科科長??紤]到當時工作環境異常艱難,為了讓王根英和陳賡能更方便地開展工作,黨組織特意安排二人住在一起,以家庭為掩護開展工作。
1931年4月,發生了顧順章叛變投敵事件。顧順章負責中央特科工作,同陳賡共事四年多,彼此情況十分熟悉。顧順章叛變,嚴重地威脅著黨中央及中央領導人和各級黨組織的安全。在周恩來親自指揮下,特科采取了緊急措施,一夜完成了黨的領導機關的大轉移,以最快的速度徹底粉碎了敵人妄圖將在上海的黨中央一網打盡的陰謀。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陳賡與叛徒們進行了殊死較量,王根英也作出了貢獻。
因叛徒出賣 在獄中度過4年時光
由于叛徒出賣,1933年12月,王根英在上海被捕,經受了威逼利誘嚴刑拷打的考驗。1934年9月經上海公堂會審,王根英被關進了南京“老虎橋監獄”。這里還關押著曾和王根英一起工作過的帥孟奇、夏之栩等眾多女共產黨員。
王根英入獄后很快成為獄中對敵斗爭的骨干,她們利用放風、倒馬桶、洗衣服和洗碗等一切機會傳遞消息,研究對敵斗爭策略。為了改善政治犯的待遇,她們進行了多次絕食斗爭。堅持斗爭使獄中生活得到改善,并贏得了學文化和家屬探監送東西的自由。
▲王根英在獄中給其子親手做的書包
王根英在獄中認真學習文化知識,還學會了刺繡技術。她親手為兒子繡了一只書包留做紀念,這也成為她寶貴的遺物。
全國抗戰爆發后,經黨組織營救,王根英被釋放出獄。
不顧安危 為保護公款挎包英勇犧牲
王根英出獄后,隨同周恩來經西安于8月26日到達云陽八路軍總政治部。在這里王根英見到了日夜思念的陳賡。陳賡在8月27日日記中寫道:“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陽總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為我們慶賀。我們竟夜之談,彼此互訴離情,直達深夜,尚無疲意。根英在獄達四年,艱苦備嘗,在敵威迫利誘下,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立場,不為動搖,使我對她更加敬佩?!?/p>
9月15日,王根英告別了陳賡,于次日步行去延安。離別時陳賡心潮起伏,王根英也流出了眼淚。
王根英到延安后先入陜甘寧邊區黨校學習,后到《新中華報》報社工作,1938年秋被調任一二九師供給部財經學校任教導員。財校學員是邊行軍,邊上課。由于多年牢獄折磨,王根英身體很差,部隊為她配備了一匹騾子,供她行軍時騎,但王根英卻一直讓傷病員騎著。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隨師供給部駐在南宮縣東南的前后王家莊,黎明前突然接到報告,有數百名日偽軍向駐地奔襲而來。王根英不顧個人安危,先把騾子牽到衛生隊去馱傷員,自己最后隨警衛部隊撤離村子。
當撤至村口時,王根英忽然發覺裝有財校公款的挎包沒有帶出來。這時敵人已經沖進村子,她卻堅決返回村子去取。當部隊派人接應她時,這位黨的優秀女兒已壯烈犧牲在日軍槍口下,挎包還被她緊緊抱著。王根英犧牲時年僅33歲。
奮戰在太行山的陳賡聽到噩耗悲痛至極,他在日記中只寫下:“今天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辈拇酥袛嗔艘粋€多月他堅持多年的日記。他深情地悼念王根英,也掛念著他們留在上海的兒子。直到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1月,在上海地下黨的幫助下,才找到正在上海一家外商西餐館當仆役的兒子陳知非,并把他接到身邊。
家人后來給王根英遷墳,在搬遺骨的時候,陳知非的侄子在遺骨里找出兩個彈頭,一個是九二式重機槍彈的彈頭,一個是三八式步槍彈的彈頭。
2014年9月,王根英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光明日報、中國軍網等
統籌:李秀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