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普京雙雙缺席,澤連斯基淪為“小丑”,這場備受關注的俄烏談判談崩了?歐盟27國宣布第17輪對俄制裁,中方突然出手,俄烏談判已演變為長期拉鋸戰。
原定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這場俄烏會談,因為普京與特朗普的雙雙缺席,淪為澤連斯基的個人表演秀,當他察覺到自己被耍后當場破防,怒斥普京不敢直面談判,而此次會談也從雙方元首會談降級為代表團談判。
會談期間,雙方就交換戰俘達成共識,但在核心問題上依然沒有取得重要突破,例如俄方要求烏軍從頓涅茨克等烏東四州撤軍,而烏方在領土完整這一問題上堅持底線,不肯做出妥協,并指責俄方的要求已經超出了討論范圍。
會談結束后,烏方代表團認為此次會談毫無成果,而俄方卻表示“滿意”,雙方對此次談判結果的態度差異,早在普京缺席會談時,就有所顯現,澤連斯基是在美俄的雙重施壓下,不得不趕到土耳其,而普京卻派出低級代表團,早已預示他對此次談判不抱期望。
對于俄方來說,此次談判只是一次簡單的試水,只為重申俄方之前的談判立場,讓烏方以及背后的美國和歐洲國家,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不管是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主權,并拒絕加入北約,還是撤軍等重要問題,俄方都不會做出讓步,至于此次談判有什么結果,并不重要。
然而,面對俄方提出的條件,烏方根本接受不了,長達三年的俄烏沖突,導致烏克蘭經濟崩盤,社會陷入混亂,人口流失嚴重,答應俄方“撤軍”“承認部分領土主權”等條件,無異于割讓領土,三年來的堅持毀于一旦,之后還將面臨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
所以,雙方當下的談判已陷入僵局,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態度成為關鍵,他在15日當天高調表態,“在我與普京見面之前,談判不會有任何進展”,從特朗普急于獲得烏克蘭礦產來看,他想要盡快促成停火談判的達成,這使烏克蘭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而歐洲的態度,卻給了澤連斯基一線希望。
5月17日,于阿爾巴尼亞首都舉行的歐洲政治共同體峰會期間,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與澤連斯基進行了閉門會晤,并表示“拒絕俄方在談判中的立場”,將繼續支持烏克蘭,并與美國進行協調,在前一天,歐盟各國已展開了第17輪對俄羅斯的制裁,進一步沖擊俄羅斯經濟命脈。
相比于美方的急于調停,歐洲國家的立場顯得尤為堅定,這源自于俄方對烏克蘭提出的種種要求,不僅觸及了烏克蘭的底線,還嚴重影響了歐洲國家的安全秩序,以及能源進口這類關乎到國家發展的問題,于公于私,都只能站在烏克蘭陣營,對俄展開施壓,從而迫使其做出讓步。
但歐盟對俄羅斯展開的經濟制裁,似乎并不能改變普京的立場,俄羅斯與中國,印度的能源合作,可以抵消一定的制裁沖擊,此外中方近期的又一舉動,再度為俄羅斯提供了助力。
在歐盟宣布制裁的同一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赴俄參加“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理事會等相關會議,目的就是加強中俄在能源,基建等領域的項目合作,而這也能夠緩解俄羅斯因歐洲制裁引發的能源出口困境。
而這并非是雙方的第一次合作,早在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展開的前幾輪經濟制裁中,中俄就在能源,商品貿易等方面展開了深度合作,這并不是中國的剃頭挑子一頭熱,中俄合作不僅能夠幫助俄羅斯緩解經濟制裁,還能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經濟發展機會,實現真正的“共贏”。
但毋容置疑的是,俄烏雙方都在這場長達三年的沖突中損失慘重,即使普京并沒有出席此次俄烏談判,但他率先提出和談,足見他早已有了結束戰爭的想法,而當下俄烏談判的卡點,依舊停留在克里米亞主權以及烏克蘭是否保持中立這些問題上。
所以俄方立場雖然強硬,但不能排除其在“戰場僵局”,“歐洲制裁”以及“美國調停”的多重壓力下做出一定讓步,但比起俄方的妥協,美國施壓烏克蘭以及歐洲國家做出讓步的可能性更大,不過這將是一場無比漫長的拉鋸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