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著鏡頭第三次說出“隨時可以飛往北京”時,白宮新聞秘書的電子郵箱里依然空空如也。
這位前總統或許沒料到,自己在中東簽下萬億投資協議的興奮勁還沒過去,轉頭就撞上了中國商務部的反傾銷鐵拳——對美加征74%共聚聚甲醛關稅的公告,直接把“訪華秀”的熱搜壓了下去。
美國商務部官網那行關于華為芯片的警告,悄悄從“全球禁用”變成了“可能存在風險”,就像有人用橡皮擦修改了作業本上的錯別字。
芯片“緊箍咒”剛念,就松口
要說中美這幾年掰手腕掰得最狠的地方,科技肯定算一個,華為作為這場博弈的焦點,早就被美國盯上了。
從2019年開始,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就沒停過,出口管制、技術封鎖,恨不得把華為徹底摁在地上。
但華為不僅沒倒,還硬生生蹚出了一條自己的路,昇騰芯片在AI領域的表現越來越亮眼,麒麟系列也在手機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美國又跳了出來。
就在5月12日,美國商務部還放出狠話,說全球任何地方用華為昇騰芯片都算“違法”。
可這才幾天,美國的說法變了,改成了“警告使用中國先進芯片的風險”。
與此同時,5月16日至20日,特朗普團隊連續釋放訪華信號,聲稱要“直接談外交、經貿與全球熱點”,甚至暗示“可繞過外交程序直飛北京”。
然而,中方的回應始終如一:外交部發言人重申中美互動需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原則,強調“高層交往需要必要的前期準備”。
這種冷靜克制的態度,與美方“即興表演”式的操作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的“訪華熱情”絕非心血來潮,而是多重危機的疊加產物。
美國霸主地位動搖?
中國一紙稀土出口管制令,讓美國軍工巨頭集體失眠。
每架F-35戰機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而五角大樓庫存僅夠撐半年。
氧化鋱價格暴漲300%、鎵出口審批延遲,這些精準反制讓美國重建稀土供應鏈的豪言淪為笑話——至少需要15年和2000億美元。
特朗普還在哀求美聯儲降息救市時,人民幣正捅破美元霸權最痛的刀。
中東運往中國的石油人民幣結算占比突破40%,沙特阿美千億投資中國石化項目,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頂著壓力擴大在華產能。
“石油人民幣”年交易量達40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占比跌至30年最低。
美國現在所要面臨的問題太多了,特朗普只能一個個解決。
他就用“新關稅”這種辦法向沒有前來談判的國家施壓,逼迫他們盡快和美達成協議。
等到這些外部問題都解決完了之后,他才能專心對付中國。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特朗普出臺新的關稅政策,哪些國家恐怕也不會買賬。
日本已經明確表示在7月底之前美日協議沒什么戲,就連印度也是當面戳穿特朗普的“謊言”。
印度外長直接表示“并還沒有對美奉上零關稅,談判還在進行中”。
國際“朋友圈”生變,誰是真正的“香餑餑”?
特朗普在中東那8000億美元的“空頭支票”,水分可不小。沙特那6000億,落地的多是1420億美元的軍火單,剩下的還是“畫餅”。
卡塔爾那2430億美元,光波音飛機就訂了210架,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給特朗普撐場面的“政治訂單”。
有意思的是,沙特跟美國簽完字不到24小時,就跟中國敲定了70個產能合作項目。卡塔爾呢,轉頭就跟中石化簽了27年的天然氣長約。
阿聯酋建全球最大太陽能電站,六成以上技術來自中國。中東土豪們心里明鏡似的,能源和基建這些命根子,還得靠中國這塊“壓艙石”。
美國的鐵桿盟友們,心思也活絡起來。阿斯麥老板私下抱怨,公司兩成工程師都在幫中國客戶找美國技術的替代品。
阿聯酋的人工智能部長去中國溜達一圈,看完華為展廳,回國就把英偉達訂單砍了一半,換成了華為產品嘗鮮。
韓國三星的李在镕急匆匆飛北京想談芯片原料,剛下飛機就聽說中國半導體協會跟日本東京電子簽了合作。
臺積電南京廠28納米生產線忙得腳打后腦勺,美國本土英特爾工廠的機器卻一度閑得只能開七成九。
內外交困的特朗普,還想“既要又要”?
特朗普這么著急忙慌地想跟中國緩和,背后是他國內那一攤子爛事。美國通脹高得嚇人,3月份雞蛋價格都創了歷史新高。
超過七成半的選民覺得,對中國加關稅,讓他們日常開銷蹭蹭漲,中低收入家庭快被逼到墻角了。更要命的是,美國國債都滾到36萬億美元了,光利息就夠喝一壺的。
中國這個曾經的美債第二大“債主”,已經連續幾個月減持,現在手里就剩7654億美元。這一減,美債收益率往上躥,美國政府借錢成本更高,主權信用評級還被下調,財政赤字眼看就要失控。
政治上,特朗普的支持率也亮起了紅燈,選民對他經濟政策的差評已經超過好評,尤其通脹問題,差評高達55%。他那套關稅大棒,支持率也掉了12個點,過半選民都說“不行”。共和黨內部都開始擔心2026年中期選舉要栽大跟頭。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策略在這種情況下顯得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領導人會面來獲取政治資本,從而緩解國內壓力。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愿在關稅和科技封鎖等關鍵問題上做出讓步。
此外,美國政府既希望中國能夠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以解燃眉之急,又想方設法地試圖扼殺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雖然此前在日內瓦舉行了會談,并聲稱要建立溝通機制,但價值3400億美元的對等關稅仍然沒有減少,而且90天的談判窗口期也才剛剛開啟。美國在2023年日內瓦會談中承諾要降低的懲罰性關稅,至今仍有一些未能兌現。
回頭看這場戲,特朗普政府那套“既要魚又要熊掌”的貪心玩法,在今天這個實力對比變化的當口,越來越不好使了。
不管是稀土這張牌,還是半導體突圍,亦或是跟中東深化能源合作,對外輸出光伏技術,中國每一步棋,似乎都穩穩地落在了美國的敏感點上。
結語
關稅戰打了這么久,白宮或許也該明白,中東的支票簿填不滿美國的債務窟窿,而北京的沉默,是在告訴華盛頓:想談可以,但得按規矩來,正視現實。
接下來的較量,半導體肯定是焦點,中國每年近三成的芯片產業投資,可不是鬧著玩的。
另一個火藥桶,可能是美債。要是中國繼續減持,再帶起一波日本、沙特這些大國的拋售潮,那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旦沖破某個紅線,比如5.2%,留給華盛頓轉圜的余地,怕是真的不多了。這棋局,還遠沒到終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