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交通運輸部5月2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四五”以來交通運輸領域標準國際化取得的成效。
我國在鐵路軌道質量檢測等領域發布了18項國際標準。另有18項國際標準已獲立項并加快制定。建立了國際標準提案庫,加強需求梳理和工作統籌,提交了28項國際標準提案,有力推動中國技術加快融入國際標準體系。此外,我國還培養了一批國際標準注冊專家,建設了交通運輸標準國際化人才庫。建立了中國-印尼水運標準計量合作機制。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表示,中國標準“走出去”步伐更加穩健。累計發布交通標準外文版550余項。其中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布多領域多語種的標準外文版125項,并成功應用于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中國標準在國外認可度明顯提升。
我國加快建設智能高效的港口標準體系
港口是國際貿易和物流服務的樞紐,是保障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的關鍵支點。在5月20日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加快建設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的港口標準體系,港口標準化建設將有利于打造全球港口協同發展網絡。
目前,我國港口建設運營特別是碼頭建設指南、作業要求、操作規范、綠色低碳等領域形成了一整套先進實用的技術成果,構建了以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為主要特征的港口標準體系。據國際標準化組織船舶與海洋技術委員會港口碼頭分委會主席李義明介紹,開展港口碼頭作業、設施、系統、技術綜合應用等方面的標準制定,通用標準,包括術語標準等;港口布局及設施配置指南、碼頭操作系統網絡等;不同類型碼頭岸邊操作、堆場操作、水平運輸作業要求,自動化技術、電動化技術及清潔能源技術的應用指南等。
加強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全國交通基礎設施已建風、光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超過89萬千瓦,累計建成充電樁3.5萬個,充電停車位約5.1萬個,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占比達到77.6%,已建和在建清潔能源船舶超過430艘,全國鐵路電氣化率達到75.3%。
交通運輸部將推動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規劃銜接互動,開展公路水路充、換電站設施網絡規劃,加強與電網規劃的協同布局,提升清潔能源就地保障水平。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李穎表示,持續推進新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郵政快遞、城市配送、港口、機場等領域應用,推動新能源重型貨車(卡車)規?;瘧?。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發展,大力推進高耗能、高排放機車車輛節能改造和低碳化升級,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機場常態化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交通運輸部還將充分利用公路沿線服務區、收費站、養護工區、監控中心等周邊土地,推進清潔能源就近就地開發利用。加快建設一批零碳樞紐、港口等。加快公路沿線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雙向充放電設施智能化改造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