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9 日,在安徽鳳陽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發生了一起令人矚目的突發事件——鳳陽鼓樓屋頂瓦面出現大面積脫落坍塌的狀況,這一狀況持續了數分鐘之久。
鳳陽鼓樓,作為當地的重要文化地標,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此次的坍塌事件瞬間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5 月 20 日,“鳳陽鼓樓坍塌”這一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了全網的熱烈討論。
據安徽滁州鳳陽縣文化和旅游局的詳細通報,5 月 19 日 18 時 30 分許,鳳陽縣鼓樓樓宇(這座于 1995 年重建的建筑)頂部一側的瓦片部分脫落。值得慶幸的是,此次突發事件并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然而,這并非是鼓樓首次出現此類狀況。通報稱,自 2017 年以來,鼓樓樓宇就零星出現屋頂部分瓦片脫落、檐板損毀的情況。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天氣條件下,如狂風暴雨,就曾有瓦片掉落的現象發生。
鑒于損毀情況在 2023 年 2 月變得更為嚴重,且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果斷啟動了鼓樓樓宇維修項目。2023 年 5 月,經過嚴格的公開招標流程,確定了項目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監理單位。2023 年 9 月,維修施工隊伍正式進場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復雜的建筑結構、惡劣的天氣條件等,但他們始終堅守崗位,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
經過數月的艱苦努力,2024 年 3 月,該維修項目終于竣工驗收。通過在安徽省滁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的查詢可以發現,鳳陽縣明中都鼓樓樓宇維修項目于 2023 年 8 月 25 日簽署合同,2024 年 3 月 18 日遞交履約信息。該項目合同金額為 341.206 萬元,最終的合同結算金額為 290.23 萬元。
從各項指標來看,項目的安全達標、質量達標情況均顯示合格,邇現在這樣的結局,讓人貽笑大方。
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
“1:違建,還建起來了! 2:還花了300萬去維修違建! 3:300萬修了后塌了,怪老天! 眼下最火的單口相聲都沒這個搞笑??!”
“我們關心的可不是他是不是假的古董,問的是為啥修一個假古董要340萬,而且不到兩年就垮了[”
“明朝到清朝都沒塌!重新修復幾個月就塌了,還修了三百多萬!塌了還賴天氣。”
這位文物局的領導居然聲稱當天的溫差過大是導致事故的原因,這實在令人難以接受。難道周邊其他的建筑就不存在溫差變化了嗎?怎么可能當天的太陽單單只照射這一座樓宇呢?
眾所周知,鼓樓的坍塌與太陽照射溫度之間的關聯本就牽強。我實在是對這幫毫無道理、肆意攪局的公職人員感到憤怒和失望,這難道不是在明目張膽地侮辱我們老百姓的智商嗎?這位領導的思維方式簡直令人匪夷所思,居然妄圖用“溫差”這樣的借口來蒙混過關,簡直是聞所未聞!溫差怎么可能承擔得起這樣的責任呢?它既不應該,也無法背負這個黑鍋。
要知道,這座建筑在建造的時候,各項手續都是齊全完備的。然而,崩塌之后卻被認定為違章建筑,這中間的轉變實在令人費解。如此一來,甚至省去了強拆的程序,這其中的貓膩實在讓人不得不深思。這一招,真是“高”??!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質量問題!
從常理來講,1995 年新建的建筑,正常情況下壽命通常都在 50 年以上??蛇@座建筑建成還不到 30 年,就花費 300 萬進行修繕,結果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又發生了坍塌。這不是名副其實的豆腐渣工程又是什么呢?
在這一系列的操作中,難免讓人懷疑有的人在利用這個工程大肆撈錢。這些人的行為缺了大德,他們不僅破壞了祖先留下來的寶貴遺產,還給子孫后代留下了惡名,簡直壞到了極點,這種行徑實在是令人發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