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普京電話后,特朗普終于放下了執念,承認美國搞不定俄烏沖突。那么,特朗普的態度為何會發生轉變?其又可能帶來怎樣的影響?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時間5月19日上午十點左右,普京與特朗普進行超兩小時通話。這次通話由美國總統主動發起,時間安排在傍晚,地點未公開。通話持續了整整兩個小時,遠超外界預期。
雙方就俄烏立即停火的問題展開對話;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聲稱,這通電話進行的非常順利。
俄羅斯和烏克蘭將立即就停火展開談判。
通話結束后,美國突然釋放出中斷援烏信號,澤連斯基恐成“砧板魚肉”。當美國總統將通話內容告知澤連斯基后,后者的情緒如同火山爆發。烏克蘭一直堅持的條件是:“無條件停火30天”,作為開啟和平談判的前提。
但普京并未接受這一點,而是主張先簽訂備忘錄,再逐步推進停火。這顯然與烏克蘭的期望背道而馳。澤連斯基隨即發表強硬回應,明確提出三點要求。第一是必須首先實現停火,否則俄烏兩國無法進入正式談判;第二是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全面制裁,以施加更大壓力;
第三,美國不得在沒有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替烏克蘭做任何決定。這三條要求猶如三記重拳,直接打在特朗普的臉上,不僅否定了美方提出的“先談框架、再談細節”的策略,也讓美國陷入了兩難境地。
一邊是長期依賴其軍事援助的烏克蘭,一邊是不愿進一步激化的俄羅斯。
去年,競選期間的特朗普曾信誓旦旦地說,只要他當上美國總統,24小時內就能解決俄烏沖突。重返白宮后,特朗普又改口稱,希望在復活節前促成停火。如今,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完電話之后,這位78歲的美國總統似乎終于明白,俄烏沖突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當地時間5月19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接受采訪時明確表態:如果俄烏停火談判再沒有進展,美國將不會繼續介入這場沖突,“把問題完全交給歐洲處理”。這句話,等于正式宣告特朗普放棄了主導俄烏沖突進程的野心。
要知道,特朗普曾努力斡旋,甚至親自和普京、澤連斯基通話,想盡辦法推動重啟談判。但現在看來,他的信心已經大幅下降。這并不是情緒化的回應,而是現實使然——他發現自己無能為力,美國也無法再以過去那種主導者的姿態左右局勢。
而促使他做出這種轉變的關鍵因素,很可能就是與普京的這通電話。當天,特朗普與普京進行了長達2小時5分鐘的通話。據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透露,通話過程中,氣氛非常友好,兩人互稱名字,甚至到了“誰也不愿掛電話”的程度。通話結束后,普京稱這是一次“有建設性的對話”,而特朗普也在“真相社交”上發帖稱贊這次通話“非常好”。
不過,美國主流媒體對此并不樂觀。報道指出,盡管兩人都在釋放積極信號,但實際上談判并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反而是特朗普在讓步——他從過去威脅制裁俄羅斯的立場,轉向接受普京提出的“雙方直接對話”的方式,并不再堅持要求俄方立即停火。換句話說,這已經不是“斡旋”,而是“退讓”。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俄烏沖突的復雜性與美俄博弈的結構性矛盾。盡管特朗普試圖以經濟利益誘惑普京——例如提出“戰后美俄大規模貿易”和“美國工廠開進莫斯科”——但俄方始終堅持解決沖突的“根源問題”,即北約東擴和烏克蘭的中立地位。
這些議題觸及俄羅斯的核心安全訴求,無法通過簡單的利益交換化解。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立場同樣強硬,要求俄軍完全撤出爭議領土,導致談判陷入僵局。于是,19日晚些時候,特朗普被記者追問是否仍堅持“除非與普京達成協議,否則和談無法推進”時,他表示不會放棄調解,但同時他也說,“如果沒有進展,那我就會撤退,讓他們自己繼續。”這一表態幾乎等于明說,美國可以隨時從俄烏沖突中抽身而去。
特朗普還強調:“這不是我的戰爭,我們被卷入了一場原本不屬于我們的沖突。”這句話說得很直接,也很真實,在他的認知里,這是一場歐洲內部的戰爭,美國沒有必要一直為此承擔代價。
當然,并非特朗普一人抱有這種態度,美國副總統萬斯也在當天公開表示,俄烏之間處于某種僵局,美國不打算“浪費時間”,希望“看到結果”。這一點,與特朗普的態度是一致的,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已經在政策層面為撤出俄烏和談做準備。
特朗普此番表態,立即引發歐洲震動,通話結束后數小時,德國總理默茨宣布歐盟將于5月20日投票通過第17輪對俄制裁,針對俄羅斯的“影子油輪”和能源、金融領域實施更嚴厲限制;法國總統馬克龍同步推出新制裁措施;英國首相斯塔默則警告“不會允許普京拖延停火”。
這背后反映出一個趨勢:西方對俄政策的主導權,正在從美國手中向歐洲轉移。過去,歐美在對俄問題上基本由美國說了算,可如今,美國逐漸抽身,歐洲國家只能硬著頭皮頂上。當然,這也意味著歐洲必須學會自己處理地緣政治危機——烏克蘭問題,變成了擺在歐洲國家面前的一張試卷,過去他們是跟著美國答題,現在則必須獨立作答。
不過,歐洲能否答好這張試卷,目前來看并不樂觀。一方面,歐洲內部并不完全團結,各國訴求不同;另一方面,俄羅斯在能源、地緣和安全層面對歐洲仍有很大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退場不是暫時的策略調整,而很可能是長期趨勢。
從這一點分析,后續烏克蘭可能會被迫調整立場,接受更多妥協。此前,澤連斯基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依然堅持烏方條件不變,但未來如果完全失去美國支持,他還能否堅持目前的底線,值得懷疑。
總之,從整體來看,特朗普的退場,標志著美國正式承認在俄烏沖突中難以達成預期目標。他曾自信滿滿地宣稱自己能快速解決俄烏沖突,但事實證明,地緣政治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不過,他放棄的,或許將不僅是一個外交計劃,更是對美國在全球事務中一貫主導地位的自信。
至于未來俄烏局勢的演變,則取決于幾個變量:俄羅斯的耐心與策略、烏克蘭的底線與妥協、歐洲的協調與執行力,還有最關鍵的——美國到底是不是說退就真退,雖然特朗普現在做出了明確表態,但變數仍然存在。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美國搞不定俄烏沖突——特朗普親自承認了這一點。當他掛斷普京電話的那一刻,或許也是美國全球影響力“減一分”的瞬間。這場沖突的最終結局,或許不取決于某一大國的意志,而是多方博弈與妥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