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汽車行業從業人員,上海汽車博物館近期開幕的“勇毅前行——中國汽車拓疆者饒斌”主題展不容錯過。這位時任機械工業部部長和中國汽車工業公司董事長在上世紀80年代嘔心瀝血,為中國汽車產業指明了方向,換來如今中國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
一封信,開辟試驗田,蹚出一條路
在展覽中,能看到40多年前,饒斌推動中德合作及上汽大眾合資合營的老照片和珍貴手跡。其中有一封饒斌于1982年寫給時任大眾汽車董事長哈恩的親筆信,信中一句“在這個合資企業有競爭力之前,我們將不考慮搞第二個同樣性質的轎車項目,如果將來需求量增加,有必要增加產量,我們將優先考慮擴大與大眾公司合作?!?就是這封信,打消了大眾汽車對合資的最后顧慮,為上汽大眾項目的推進起了決定性作用。
1984年10月10日 上汽大眾合營合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饒斌和哈恩分列前排左三、左二)。之后,上汽大眾以“一代神車”桑塔納為起點,開啟了合資1.0階段。在桑塔納國產化的過程中,饒斌表示:國產化要盡可能快,但質量標準必須堅持。在實現桑塔納國產化率快速提升的同時,以饒斌為代表的老一輩汽車人還為上汽大眾與中國汽車產業鏈奠定了“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
從后往前看,饒斌以前瞻戰略眼光推動了中外合資破局,促成了中國首例規?;I車合資企業的成功落地。而上汽大眾,則為中國轎車工業開辟出一個試驗田,蹚出來一條路,通過中外合資模式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其成功經驗成為往后跨國汽車集團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的典范,助力更多的世界級汽車品牌進入中國;推動了中國現代汽車工業體系的加速成型,見證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從無到有”的飛躍式發展過程。
從合資1.0到2.0,饒斌的理念依舊
隨著時代的發展,饒斌所倡導的“外引內聯”,如今已升級為“全球合作、本土深耕”。從合資1.0“技術引進”到合資2.0“美美與共”階段,上汽大眾通過中外方的協同創新,正是這一理念的延續。從2025上海車展亮相的ID. ERA、奧迪E5 Sportback等新車都能看出,擁有“德國品質+中國智慧”的上汽大眾將持續推動中國乃至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
技術層面上,上汽大眾中德雙方各取所長,在底盤調校、動力總成和安全標準層面,傳承德系基因,在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和三電技術領域發揮中國優勢;生態層面上,不斷擴充智能科技生態朋友圈,集各家之所長,激活本土化創新基因,給出“懂你所需”的解決方案。至于在品質、安全、服務體系方面上,上汽大眾依舊堅守品質,堅持長期主義,確保質量傳承,并通過制造體系升級和服務閉環打造,希望始終成為中國消費者值得信賴的出行伙伴。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在饒斌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指引下,上汽大眾用40多年書寫了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雙向奔赴、互利共贏的“合資1.0”佳話。在接下來的“合資2.0”階段,上汽大眾將以先進技術為重點,共同賦能合資企業,重新錨定用戶需求,讓“德系品質+中國智慧”這一強強聯合的組合推動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