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圓滿的結(jié)局,似乎悲劇收場更容易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金庸筆下的大部分故事結(jié)尾都談不上有多圓滿,而要論其中最讓人意難平的,莫過于《天龍八部》。
此作中登場的角色幾乎個個都逃不脫“求而不得”的命運,所以大部分人的結(jié)局不佳,其中要說最讓人揪心的,莫過于蕭峰和阿紫的結(jié)局。
(阿紫劇照)
蕭峰先以斷箭自戕,又被阿紫抱著墜崖,似乎他們的故事就到此結(jié)束了,但真相或許并非如此,畢竟死不見尸,他們就有可能尚存于世。
一、生死未卜之人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阿紫,那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話用在別人身上未必正確,用在阿紫身上卻是格外貼切。
她最終落得如此凄慘的結(jié)局,還真就是咎由自取,畢竟她也做過不少惡事。
就不說其他的事了,光是她折磨游坦之這件事足以讓讀者憤怒,游坦之那小子雖然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但對阿紫卻是一片癡心,他被阿紫折磨得不成人樣,卻依舊愿意把自己的眼睛讓給阿紫,當(dāng)真是癡情。
但誰能想到,游坦之付出了一切,也換不來阿紫的愛,甚至阿紫在跳崖之前還將自己的雙眼挖出來,不愿欠游坦之的情,可這份情哪里是她挖出雙眼就能還的?
不過無論如何,阿紫終歸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帶著蕭峰跳下了萬丈深淵。
(阿紫、游坦之劇照)
若是現(xiàn)實之中,這二人自然是粉身碎骨,但這是武俠小說,一切就存在變數(shù)。
畢竟關(guān)于這二人的下落,書中也只留下了這么一句:“虛竹、段譽、吳長風(fēng)等迄未死心,仍盼忽有奇跡,蕭峰竟然復(fù)活,抱了阿紫從谷中上來。各人待到深夜,不見有何動靜,當(dāng)夜便在谷口露宿。”
段譽和虛竹壓根就沒找到蕭峰與阿紫的尸體,此時的阿紫與蕭峰就處于“薛定諤的貓”的狀態(tài),在沒被發(fā)現(xiàn)之前,他們都是處于“生與死”的邊界。
而你若熟悉金庸一貫的做派,就知道他這完全有可能是在埋伏筆。
二、金庸慣用的伏筆
一個人墜下萬丈深淵的結(jié)局是什么,毋庸置疑,若是在現(xiàn)實中,自然是絕無生還的可能了,然而在武俠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金庸不止一次寫過“高手墜崖”的橋段,就拿《天龍八部》來說,段譽墜下山崖,那時候的他還是個不會武功的普通人,可他不僅沒死,反而因禍得福,進(jìn)入了瑯?gòu)指5兀玫缴裣山憬阌裣衿褕F(tuán)之下的《北冥神功》與《凌波微步》。
又如《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她不僅跳下了絕情深谷,甚至在跳崖之前,她體內(nèi)還有各種劇毒,說白了,即便沒摔死,后面也難免被毒死了。
(蕭峰、阿紫劇照)
可她偏偏在十六年后原地復(fù)活,甚至連容貌都沒半點改變,順便還借谷底的寒潭白魚把體內(nèi)的毒給消除了,這你找誰說理去?
再有《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墜崖也同樣是大難不死,反而從蒼猿的肚子里得到了《九陽真經(jīng)》,一個被玄冥神掌折磨得死去活來,幾乎毫無生還可能的人,結(jié)果卻因禍得福,搖身一變成了絕頂高手,這是否又顛覆你的認(rèn)知?
所以阿紫和蕭峰雖然已經(jīng)墜崖,卻壓根不算個事,只要金庸樂意,就可以讓他們活下去。
甚至大難不死的他們完全有可能在谷底迎接全新的生活,“死過一次”之后,蕭峰也終于看開,他也看到了阿紫對自己的一腔深情,他不再回避這段感情,與阿紫在谷底做了夫妻。
不久之后,他們便有了一個孩子,在他們的教導(dǎo)下,那孩子逐漸成長為頂尖高手。
蕭峰覺得是時候讓他走出谷底去見見世面了。
可當(dāng)他涉足江湖之后,聽到的卻是父親的罵名。
(蕭峰、獨孤求敗劇照)
這一點,當(dāng)年的宋遼大戰(zhàn)結(jié)束之后,書中就提到過這么一句:“鎮(zhèn)守雁門關(guān)指揮使張將軍修下捷表,快馬送到汴梁,說道親率部下將士,血戰(zhàn)數(shù)日,力敵遼軍十余萬,幸陛下洪福齊天,朝中大臣指示機(jī)宜,眾將士用命,格斃遼國統(tǒng)軍元帥南院大王蕭峰,殺傷遼軍數(shù)千,遼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宋帝趙煦得表大喜,傳旨關(guān)邊,犒賞三軍,自宰相以至樞密使、指揮使以下,均各加官晉爵。趙煦自覺英明神武,遠(yuǎn)邁太祖、太宗,連日賜宴朝臣,宮中與后妃歡慶。歌功頌德之聲,洋洋盈耳,慶祝大捷之表,源源而來。”
作為蕭峰之子,他哪能受得了這氣?
于是他立志敗盡群雄,要為父親正名。
說到這里,多數(shù)人或許已經(jīng)猜出這人是誰了。
三、楊過敬佩的高人
沒錯,若無意外,蕭峰和阿紫的孩子就是后來被稱為“劍魔”的獨孤求敗。
別納悶這孩子為何不姓蕭,金庸在北大演講的時候就說過:“我的小說中寫過一個人叫‘獨孤求敗’,獨孤求敗很驕傲,他一生與人比劍比武從沒有輸過,所以他改個名叫求敗,希望失敗一次,但卻總沒有敗過。”
(楊過劇照)
這人的名字是自己改的,曾經(jīng)的他,原名或是“蕭求敗”。
而這位劍魔的實力,讀過《神雕俠侶》的人也都知道了,他是縱橫江湖三十余載而未嘗一敗,他也絕非那種自吹自擂之人,因為楊過習(xí)得他的玄鐵劍法之后也確實是有了脫胎換骨的表現(xiàn),直接從二流高手一躍成為堪比五絕的存在。
只是說來遺憾,金庸沒能將后天龍時代的這段劇情寫出來,劍魔闖蕩江湖的故事,也就無從知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