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川上市公司里少有的水電企業,市值超800億元的川投能源(600674.SH,股價17.48元,市值852.08億元)也是公認的“現金奶牛”。
5月20日,川投能源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在公司會議室召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去年,公司資產規模、裝機水平和盈利能力在四川省上市公司以及電力上市公司中均名列前茅,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公司董事長吳曉曦也十分感慨去年的積極成果,認為有了大家的齊心協力,所以公司各項指標再創新高。
對于投資者而言,更看重川投能源的未來成長性,對公司控股股東戰略重組的安排也有期待。公司表示,重組不改變公司聚焦水電主業的戰略,之前收購報告書披露了潛在“同業競爭”問題的解決方案。
每經記者 胥帥 攝
董事長稱公司發展勢頭良好
2024年,川投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6.09億元,同比增長8.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08億元,同比增長2.45%。其中,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收益為46.43億元,同比減少3.53%,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約為103%。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參控股總裝機達3696萬千瓦(不含三峽能源、中廣核風電和中核匯能),資產規模、裝機水平和盈利能力在四川省上市公司以及電力上市公司中均名列前茅,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公司董事長吳曉曦對此頗為感慨:“作為一家聚焦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去年取得積極結果是因為大家齊心協力,各項指標再創新高,公司治理規范有序,社會責任充分彰顯。”
“公司發展勢頭良好,未來可期。”吳曉曦進而表示,他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會繼續保持開放的心態加強合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我們也將繼續發揚勇于擔當的精神,主動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為股東謀求更多長遠利益”。
實際上,作為“現金奶牛”,川投能源連續三年的股息率分別為3.27%,2.65%,2.32%,這一水平并非水電板塊的第一梯隊。例如長江電力連續三年股息率分別為4.06%,3.51%,3.19%。然而在公司有關人士看來,公司每年分紅金額在增長,且公司在水電板塊的“成長性”更顯著。公司2024年實施現金分紅19.50億元,較2023年現金分紅總額增長達9.25 %。公司有關人士認為,川投能源未來成長性體現在公司持股48%的雅礱江公司和公司持股20%的國能大渡河公司,“它們未來的潛力很大”。
雅礱江公司獨家享有全國第三大水電基地開發權,目前雅礱江公司清潔能源裝機已突破2083萬千瓦,其中已建成投產水電1920萬千瓦,風光新能源超163萬千瓦。已投產的水電具有規模大、調節性能好,水能利用率高、低度電成本等優勢。國能大渡河公司擁有大渡河干流、支流水電資源,目前國能大渡河公司已投產電站裝機規模超過1194萬千瓦。同時,公司控股開發的金沙江銀江水電站1#、2#機組已成功實現投產發電。
解決“同業競爭”有時間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川投能源今年發生的一件大事還有控股股東的戰略重組。
四川投資集團和四川能投集團啟動戰略重組,將合并組建“四川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次重組也涉及到川投能源、川能動力等多家A股和H股公司。
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川投能源控股股東的重組不會改變公司聚焦水電主業的戰略。不過,這一次重組可能也會涉及到一些“同業競爭”問題,“這些解決方式都在我們的收購報告書里有提及”。
根據今年3月5日披露的收購報告書,本次收購完成后,川投能源在水力發電領域與四川能源發展集團下屬部分非上市公司之間存在一定業務重合,在光伏發電領域與川能動力以及四川能源發展集團下屬部分非上市公司之間存在一定業務重合。 四川能源發展集團出具了《關于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將在資產、業務、人員等整合工作完成后1年內制定同業競爭解決方案,并在本承諾出具之日起5年內,力爭用更短的時間,按照相關規定??綜合運用業務調整、資產重組、委托管理等多種方式,穩妥推進相關業務整合以解決相關重大不利影響的同業競爭問題”。
除此之外,川投能源的投資者還向公司建議調整核心技術員工激勵方案、加大分紅力度等舉措。川投能源則表示會考慮中小股東的意見。
有中小投資者向記者表示,他們之所以看重水電資產,一方面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背景,另一方面是水電資產本身稟賦就偏向于“現金奶牛”。
水電作為重要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不僅提供大量的清潔電量,還具備優越的長時儲存條件能力,是能源轉型的重要基石。截至2024年底,我國水電總裝機已經達到4.35億千瓦,年發電量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40%以上,人均水電發電量首次突破1000千瓦時。
5月19日,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米歇爾?利諾(Michel Lino)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再生能源中最主要的是太陽能、風能、水電,但是風能和太陽能是間歇性的能源,不穩定,可能對電網的穩定性帶來一定的挑戰,“這時候發展抽水蓄能和水電站對于穩定電網、穩定電網的供需平衡,實現能源轉型,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觀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了維持電力系統的穩定,應對負荷的變化,世界各國電力調節主要有三個途徑,燃氣、抽水蓄能、儲能。如果有水,地理地形條件可以,抽蓄是很多國家作為電力系統調節的必然選擇。”他表示,如果新能源滲透率太高,調節能力跟不上,一旦出現出力(電力系統的輸出功率)不足,就可能出現如西班牙大面積脫網停電的這種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