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怕死,誰是孬種!”
這句擲地有聲的臺詞,出自1961年經典電影《紅色娘子軍》。
鏡頭里,“吳瓊花”目光灼灼,一聲怒喝,槍一甩,氣場炸裂——那年,她22歲。
頭一回演電影,便一舉拿下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成為無數觀眾心中的銀幕英雄。
這個演員,叫祝希娟。
但戲里的“吳瓊花”敢打敢拼,戲外的祝希娟,卻走了一條極為曲折的路:
從上世紀60年代走紅,到特殊年代被封殺,再到南下深圳、定居美國,最后在78歲高齡,拄著拐杖回到國內拍戲。
很多人疑惑:她明明已經“過氣”,怎么還頻繁亮相?有人甚至嘀咕:“是不是缺錢了,回國來撈金?”
可了解她的人知道,這一生,她只做了一件事——演戲。哪怕年老力衰,哪怕站不穩,也要演完最后一場戲。
那她又為何值得“人民藝術家”這四個字?
一、教授家庭出身,14歲“誤打誤撞”入電影圈
1938年,江西贛州,祝家迎來最小的女兒——祝希娟。
她的父親是同濟大學教授,母親是小學老師。家教嚴格,兄姐個個成績優異,姐姐還考上了復旦大學。
原本,她的人生軌跡也該如此:好好讀書,將來當個老師,嫁個讀書人,平凡一生。
可命運偏不按劇本來。
14歲那年,著名演員趙丹來學校選角。看著一群孩子中,那個笑起來帶點怯意的小姑娘,他停住腳步:“你,來試一試?!?/p>
就是這次試鏡,她拿到了電影《為孩子們祝福》里的一個小角色。
她并沒有一開始就熱愛電影,但拍完那場戲,她回家望著鏡中的自己,突然說了一句:“我想演戲?!?/p>
父母并不支持。母親沉默良久,說了一句:“演員這碗飯,冷暖自知。”
可她倔強極了,1956年,高中畢業,她一頭扎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開啟了真正的“演藝人生”。
誰也沒想到,她的第一部主演電影,就成了全國現象級的爆款。
二、謝晉一句話,讓她成為“吳瓊花”
1958年,謝晉籌拍《紅色娘子軍》,演員基本到位,唯獨女主角“吳瓊花”遲遲未定。
“我要找的是一雙眼睛里有火、有恨的人,不是木偶式的美人?!?/p>
這天,他走進上戲后臺,看到一個女孩正和同學吵架,眼睛里藏著怒火,一字一句都不肯退讓。
謝晉當場愣住。
“就是她?!?/p>
那年,祝希娟正在大三。謝晉三番五次找學校協調,甚至寫信給文化部,才把她“借”出來拍戲。
進組后,她并不自信:“我沒演過女主角,也沒摸過真槍。”
導演讓她去海南體驗生活。她住在舊兵營里,跟著部隊起早貪黑,訓練、跑步、打靶,每天渾身酸痛,卻不喊一聲苦。
為了演出“吳瓊花”初期的懵懂,她不化妝,曬得黝黑;為了表現后期的堅定,她練眼神練到深夜。
電影上映那天,觀眾掌聲雷動。那個扎著麻花辮、拿著步槍的女孩,成為中國新女性的象征。
祝希娟,一夜成名。
三、從女明星到“深漂”,她的人生不是靠運氣走出來的
成名的第二年,她沒有“趁熱打鐵”繼續拍片,而是選擇了結婚。
對象是上戲的青年畫家侯烽民。兩人一個演戲,一個畫畫,雖然圈子不同,卻惺惺相惜。
1964年,他們結婚。祝希娟說:“那年我拿了影后,也嫁給了初戀,一輩子就這兩個‘第一次’,我覺得值了?!?/p>
結婚后她并未退圈,而是繼續活躍在話劇和電影之間。
但好景不長,特殊年代一來,她父親的“知識分子”身份成為“原罪”。
她被單位批斗,電影停拍,話劇也演不了,整天被拉去寫檢查。
丈夫心疼她,每天等在單位門口。
“你是我們這個家的頂梁柱,撐過去,一切都會好的?!?/p>
多年后回憶起那段日子,她說:“不是我強,是他讓我能堅持下來?!?/p>
1973年,她終于再次登上大銀幕,出演《無影燈下頌銀針》。第二年,該片大火,她也重新站了起來。
但那時,她已經35歲,最好的時光都被浪費在等待里。
1983年,她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去意大利訪問。
看著歐洲電影工業日益衰退,她心里隱隱有一種預感:“我們這代人,也該為未來做點事了。”
回國不久,她和丈夫一商量,做出一個驚人決定——去深圳。
那年她45歲,已是成名已久的影后。可她不要安穩,不要名氣,拉著行李就去了當時還只是個小漁村的深圳。
在那里,她從零開始,擔任深圳電視臺副臺長兼主持人,是臺里第一批本地原創節目主持人。
鐵皮房里夏天熱得發燙,她一邊寫策劃,一邊拍片,一邊籌錢。就這樣,從1984年干到1998年,年近花甲,才退休。
四、遠赴美國十年,為的不只是“養老”
退休后,她沒有立即享清福,而是隨女兒前往美國。
“我想看看別人是怎么拍電影的?!?/p>
在洛杉磯,她注冊了瓊花影視公司,親任總裁。拍畢業片,參演合作劇,哪怕酬勞只有1000美金,她也從不嫌少。
她不懂英文,用翻譯軟件逐句溝通。有一次,美國演員嘲笑她:“你演戲靠情緒嗎?那是外行人玩兒的?!?/p>
她不說話,直接走進鏡頭,演了一段哭戲。
對方看完,沉默良久,說:“我收回那句話,你的眼睛是會說話的?!?/p>
但她終究是中國人。語言隔閡、文化差異讓她慢慢開始思考:“我該回去了?!?/p>
2016年,她和丈夫回到深圳,決定住進養老院。
不是沒人養,也不是苦中作樂,而是她說過一句話:“孩子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依賴的?!?/p>
養老院生活清凈舒適,有花有樹,還能唱歌看戲。
她和丈夫每天讀書、畫畫、下棋、遛彎,有時候還上戲癮。
只要有人來邀請,她就推著小車進劇組,繼續拍戲。
五、她用一生回答了什么叫“人民藝術家”
有人問她:“你演了一輩子戲,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她淡淡一笑:“戲不怕演得小,怕你心不真?!?/p>
從《紅色娘子軍》《??!搖籃》到《空巢》《飛越老人院》,祝希娟這一生,從不炒作,從不營銷,靠的就是每一個扎實的角色。
她把最青春的年紀交給了銀幕,把最苦的十年交給了深圳,把最靜的晚年留給了自己和老伴。
她沒說過“為藝術奉獻”,可她的人生比誰都誠懇。
2020年,她憑《空巢》再次獲獎,有人在臺下起立鼓掌。她站上臺時說了一句讓人淚目的話:
“不是我沒老,是角色還在等我?!?/p>
87歲,她仍舊是演員。不是因為她缺錢,而是因為她知道,這條路她走得踏實,走得值。
這,就是她為何被稱作——人民藝術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