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墨君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閱讀前請點個贊,點個關注,主頁有更多你喜歡看的內容)
菲律賓政壇近期風云突變,馬科斯政府在中期選舉中遭遇滑鐵盧,被迫向政治宿敵杜特爾特家族"服軟認輸"。
與此同時,中國解放軍在南海方向同步實施了兩項重大軍事行動,向不斷挑釁的馬科斯政府釋放了明確戰略信號。
這一政治-軍事雙重奏不僅揭示了菲律賓國內復雜的權力博弈,更展現了南海地緣政治格局的微妙變化。
菲律賓中期選舉的政治地震:馬科斯家族的潰敗與杜特爾特家族的崛起
2025年菲律賓中期選舉結果如同一場政治地震,徹底動搖了馬科斯政府的執政基礎。
參議院改選的12個席位中,杜特爾特家族與馬科斯家族各獲5席,其余2席由中間派或自由派候選人奪得。
這一結果看似平分秋色,實則是馬科斯陣營的重大挫敗——作為現任總統,未能在中期選舉中擴大優勢反而喪失主動權,預示其剩余三年任期將舉步維艱。
杜特爾特家族的驚人韌性?在選舉中得到充分展現。
盡管前總統杜特爾特本人正被羈押在海牙國際刑事法院,卻仍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家鄉達沃市市長選舉。
其家族成員更是全面開花,斬獲達沃市副市長、國會議員、市議員等多個關鍵職位。
這種"獄中勝選"的政治奇觀,既反映了杜特爾特在菲律賓基層的深厚影響力,也暴露出馬科斯政府司法打壓手段的徹底失敗。
選舉失利的馬科斯迅速采取"政治止損"措施,通過社交媒體發布播客,向杜特爾特家族伸出"橄欖枝"。
他表示"更需要朋友而非敵人",希望以和解維持政治穩定。
然而,這種敗選后的妥協姿態難以掩飾兩大家族間的深刻裂痕。
馬科斯此前多次對杜特爾特家族采取敵對行動,包括推動彈劾副總統薩拉·杜特爾特、調查老杜特爾特的"禁毒戰爭"等。?
政治宿敵間的表面和解?,實則是馬科斯權力衰落的明證。
歷史對比更凸顯此次選舉的轉折意義——這是近20年來菲律賓現任總統在中期選舉中遭遇的最嚴重挫敗。
馬科斯陣營在競選期間不惜采用潑臟水、造謠等非常手段,卻仍無法扭轉頹勢。
選舉結果不僅削弱了馬科斯的政治權威,更將深刻影響菲律賓未來政策走向,尤其是其親美外交路線與南海強硬立場恐將難以為繼。
從權力巔峰到政治孤島:馬科斯執政危機的多維透視
馬科斯政府的快速失勢并非偶然,而是內外交困下的必然結果。?
執政聯盟的內部瓦解?成為壓垮馬科斯的首要因素。
選舉結果顯示,馬科斯所在的"新菲律賓聯盟"已出現嚴重分裂,其姐姐伊梅·馬科斯為求勝選,竟接受宿敵杜特爾特之女薩拉的公開站臺。
這種"家族成員倒戈"現象,暴露出馬科斯陣營已非鐵板一塊。
更致命的是,被視為馬科斯嫡系的內政部長托倫蒂諾等人敗選,使其失去對核心權力杠桿的控制。
軍方中立化進一步加劇了馬科斯的孤立處境。在政治危機關鍵時刻,國防部長布勞納突然宣布"不支持、不參與、不站隊"的三不原則。
這一?軍方高層的神助攻?,直接切斷了馬科斯可能依賴的強制力量,使其喪失最后的安全網。
歷史上,菲律賓政治強人往往依賴軍方支持維持統治,而布勞納的中立聲明無異于對馬科斯的政治死刑判決。
自由派勢力的意外崛起為政局增添新變數。
阿基諾家族成員班·阿基諾以2649萬票高居第二,與另一位自由派候選人共同斬獲關鍵兩席。
這兩席可能成為彈劾副總統薩拉案的決定性力量——若自由派與杜特爾特陣營達成交易,馬科斯將徹底失去政治主動權。?
政治天平的微妙傾斜?,使得菲律賓未來可能形成杜特爾特家族與自由派聯手制約馬科斯的新格局。
馬科斯家族的歷史包袱在權力危機中再次發酵。
其父老馬科斯執政時期的腐敗問題被媒體反復炒作,挪用38%中菲高鐵項目資金為軍隊發放津貼的丑聞持續發酵。
更嚴重的是,馬科斯簽署允許官員與臺灣民進黨當局"非正式接觸"的總統令,直接觸犯中國核心利益。
這些?歷史與現實的治理失誤?交織,使馬科斯政府陷入空前嚴重的合法性危機。
解放軍的雙重戰略信號:福建艦海試與南海實彈演習
就在馬科斯宣布與杜特爾特家族"和解"的同日,中國解放軍同步實施了兩項重大軍事行動,向菲律賓釋放明確戰略信號。
上海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宣布對長江口航道實施交通管制,此舉被廣泛解讀為?福建艦第八輪海試?的前奏。
作為中國完全自主設計的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在過去一年已完成七次海試,對動力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進行全面測試。
此次海試若順利完成,福建艦很可能正式入列,標志著中國海軍邁入"三航母"時代。
與此同時,汕頭海事局發布公告,宣布將在南海海域進行連續三天、每天長達十小時的?實彈射擊演練?。
這一演練的時機、強度與持續時間都具有明顯戰略指向性。
選擇在馬科斯政府權力動搖之際實施,既展示了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堅定決心,也是對菲律賓近期在南海頻繁挑釁的強硬回應。
這兩項軍事行動形成巧妙的戰略配合:福建艦海試展現了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躍升,而南海實彈演習則是對當前海上爭端的直接威懾。?
航母形成戰斗力?與?前沿存在強化?的雙重信號,向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區域國家表明:
中國既有長遠的海權拓展規劃,也有應對即時挑釁的充分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解放軍行動與菲律賓國內政治變動形成了微妙共振。
當馬科斯因內政危機被迫收斂對華強硬姿態時,中國適時展示軍力,既避免了直接干預他國內政的嫌疑,又巧妙傳遞了戰略意志。
這種?政治-軍事的跨域聯動?,展現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日趨成熟的地緣政治操盤能力。
中菲美三角關系的重新校準: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演變
馬科斯政府的權力危機恰逢地區格局調整期,中菲美三邊關系正經歷深刻重組。
馬科斯上臺后迅速轉向親美路線,不僅允許美國在菲新增四個軍事基地,還積極配合美日法等國在菲律賓海的聯合軍演。
美國則投桃報李,向菲律賓提供軍事援助并承諾加強合作。
然而,這種?過度依賴美國的戰略冒險?,隨著馬科斯國內根基動搖而面臨嚴峻考驗。
中國采取的法律-軍事組合拳極具針對性。
在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張曉剛援引1898年《美西和平條約》、1900年補充條約及1930年條約,系統論證了黃巖島和南沙群島從未被劃入菲律賓版圖。
這一?歷史法理戰的精準打擊?,直接瓦解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所謂"法律依據",為中國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正當性支撐。
美國的態度轉變更令馬科斯政府雪上加霜。
有跡象顯示美國正減少在亞太前沿的軍事存在,如將部分駐沖繩美軍轉移至關島。
同時,美國開始積極尋找馬科斯的潛在替代者。
這一?盟友背棄的征兆?反映出美國對菲律賓政策的重估——馬科斯既無法有效控制國內政局,其激進親美路線又導致中菲關系過度緊張,已難以勝任美國"印太戰略"支點的角色。
杜特爾特家族可能重掌政權的前景,為地區格局注入新變數。
老杜特爾特執政時期奉行對華友好政策,曾公開反對過度依賴美國。
若其家族在2025年中期選舉后掌握更大權力,甚至通過彈劾等方式提前結束馬科斯任期,菲律賓外交政策很可能再次轉向?大國平衡戰略?。
這種可能性已引發美國戰略界的深切憂慮,也成為中國謹慎觀望的重要因素。
權力博弈的下一幕:菲律賓政局走向與南海戰略前景
菲律賓政治大戲遠未落幕,馬科斯與杜特爾特兩大家族的角力將進入新階段。
杜特爾特已公開宣示將通過中期選舉強勢回歸,更警告馬科斯"這是他父親走過的路"——暗指老馬科斯最終流亡海外的結局。
這種?政治世仇的延續?,預示菲律賓政局將持續動蕩。
權力結構重組可能沿著三個方向發展:一是馬科斯與杜特爾特家族達成表面妥協,形成?脆弱的共治格局?;
二是杜特爾特家族聯合自由派等勢力,通過立法機構逐步架空馬科斯;
三是軍方介入打破僵局,引發憲政危機。
目前第二種可能性最大,即杜特爾特陣營通過掌控參議院,在預算審批、官員任命、政策制定等環節制約馬科斯。
南海問題將成為檢驗菲律賓新權力格局的試金石。
馬科斯為轉移國內矛盾,可能繼續在南海制造事端,但力度和頻率將受三重制約:
一是杜特爾特派系反對破壞對華關系;
二是軍方不愿冒險與中國直接對抗;
三是美國支持的不確定性增加。
中國在保持軍事壓力的同時,可能重啟與菲方務實合作,如共同開發油氣資源等,為局勢降溫提供臺階。
長期來看,?南海戰略態勢?將呈現"中國維權能力持續增強,菲律賓挑釁空間不斷收窄"的基本趨勢。
福建艦等先進裝備服役后,中國將擁有更靈活的海權投送手段;
而菲律賓無論哪派執政,都難以改變與中國實力差距擴大的客觀現實。
中美在菲博弈的重點,也將從單純的軍事準入轉向更廣泛的政治影響、經濟合作與安全對話。
馬科斯政府的困境給地區國家提供了深刻啟示:
一味選邊站隊、激化主權爭議的對外政策,不僅無助于解決國內問題,反而可能加速政權危機;
而解放軍同步展示的戰略決心與軍事現代化成果,則再次印證了中國維護南海主權與國家利益的堅定意志與不斷增強的能力支撐。
菲律賓及周邊國家將不得不在這兩大現實基礎上,重新校準自己的戰略選擇。
#子墨君一全球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