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兩國防長會談的余溫尚未散去,印度方面便迅速轉身,于7月2日打出一記重拳。布將全面徹查軍備物資,旨在禁用中國零部件,以大幅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不過,這項雷厲風行的行動,最終結果卻令人意外,莫迪政府的如意算盤恐怕要落空了。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
印度就禁用中國零件
6月30日,外交部回應了中國和印度防長見面的情況。
面對印度記者的提問,中方重申了雙方既有的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機制、政治指導原則協定以及多層級的軍事外交溝通管道,表達了在劃界談判和邊境管控上保持溝通、共護和平的意愿。
不過,這份外交默契薄如蟬翼。僅僅兩天后,印度國防部便高調宣布啟動一項全面的軍事采購審查風暴。
其核心目標直指中國產零部件,誓言要將這些潛在的安全隱患從印軍裝備供應鏈中徹底清除。
印度陸軍設計局高官曼恩公開宣稱,消除中國零部件是陸軍的目標,減少對華依賴是關鍵優先事項。
諷刺的是,7月2日,印度國防采購規定明令禁用中國部件。此次大動干戈的徹查,恰恰暴露了其禁令在執行層面的巨大漏洞,報告顯示,不少供應商利用虛報本土化率、通過第三國轉運。
特別是無人機、反無人機系統等敏感領域等手段,使得中國制造依然隱秘地流入印度國防裝備。印國防部甚至計劃引入外部機構,深挖供應鏈、嚴審成本和技術轉讓,決心可見一斑。
更有甚者,今年2月已有400架無人機訂單因涉華部件被緊急叫停。5月印巴局勢緊張后,這種審查更是變本加厲。
防長會談的和平序曲尚未奏完,印度便急不可耐地奏響了去中國化的強硬樂章,其政策轉向之快,實在令人玩味。這不禁讓人追問,如此急切地切割,真能如愿以償嗎?
去中國化雄心萬丈
莫迪政府的算盤打得響亮,對內高舉印度制造大旗,對外尋求供應鏈去風險。在關鍵礦產領域,尤其是稀土,其動作尤為激進。
印度坐擁全球第三的稀土儲量,眼見中國掌控全球約90%的稀土磁鐵生產,并于今年4月實施出口管制,印度感到了切膚之痛。
印政府迅速推出國家關鍵礦產使命計劃,豪擲350億至500億盧比,意圖大幅提升本土稀土產量,劍指“中國替代者”的角色。
莫迪的布局堪稱宏大,對內開放私營企業勘探許可,深挖20個礦區潛力,加強環保技術研發;對外則積極拓展礦產朋友圈,在非洲、拉美簽協議,在美日澳主導的礦產安全伙伴關系中尋求合作。
七國集團峰會也適時拋出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戰略,將印度視為重要盟友,共同圍獵中國依賴。不過,雄心萬丈撞上的是冰冷堅硬的現實瓶頸。
技術短板猶如天塹,稀土開采非易事,先進分離和精煉技術牢牢掌握在中日手中。印度鋅業CEO米斯拉直言不諱,印度需在冶煉技術和研發上巨額投資。
印度已探明的690萬噸稀土儲量,多分布于東部和南部海灘砂礦,品位低、提取難、環保壓力大,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毫無國際競爭力。
從開采到終端應用,印度缺乏完整鏈條,技術人才稀缺、電力供應不穩,規模化生產遙遙無期。路透社一針見血,任何可行的本土供應鏈開發,都需要數年時間。
更尷尬的是,產業鏈的脆弱已開始反噬自身。印度最大車企瑪魯蒂鈴木被迫削減電動車產量目標,根源竟是稀土部件短缺。
行業專家預測,汽車生產將普遍延遲2-6個月,價格上漲5%-8%。石墨商人的抱怨則更直白,本土產品無人問津,制造商們仍義無反顧地選擇中國貨,只因中國的規模優勢和最低價格難以撼動。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給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潑了一盆透心涼的冰水。那么,莫迪精心設計的這盤大棋,最終結局究竟會走向何方?
莫迪棋局遇挫
莫迪政府去中國化的戰略棋局,開局看似氣勢如虹,實則舉步維艱,核心困境在于其雄心與現實能力之間的巨大鴻溝。短期之內,印度稀土產業的孱弱暴露無遺。
其產量僅占全球不到1%,且成本高昂。正如專家錢峰指出的,這難以威脅中國的主導地位。
印國防裝備供應鏈的大掃除看似雷厲風行,但更像是為彌補過去監管不力的亡羊補牢,其效果能否達到預期,尚需時間檢驗。
更令人唏噓的是,那個曾被寄予厚望、意圖吸引企業離開中國的230億美元生產關聯激勵計劃,推出僅四年便黯然縮水。
路透社披露,政府決定不再將其擴展至14個試點行業之外,且截止日期不予延長。公開數據顯示,該計劃執行效果慘淡,目標完成率僅37%,補貼發放不足8%。有印度智庫學者痛心疾首地感嘆,如果這種大型計劃都失敗了,還指望什么能成功呢?
認為這可能是印度振興制造業最后機會的錯失,計劃的受挫,無疑給莫迪的印度制造與自力更生愿景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放眼中期,印度稀土戰略的前景,完全系于能否暴力突破技術、成本和產業鏈這三座大山。
若能通過自身研發與國際合作攻克技術壁壘,輔以持續巨額投入推動產業升級、降低成本,印度或有機會在中低端稀土加工領域分得一杯羹,承接部分轉移的需求。
不過,專家錢峰也冷靜指出,即便如此,想要撼動中國在稀土領域構筑的資源儲量加上精尖技術以及龐大市場,三位一體的立體優勢,形成真正的市場替代,依然是非易事。
中國在該領域長期積累的政策支持力度、全產業鏈整合能力以及成本控制水平,是當下的印度難以望其項背的。
莫迪的算盤珠子撥得震天響,但現實這臺沉重的機器,其運轉的齒輪遠比想象中更為復雜和滯澀。當雄心撞上現實的銅墻鐵壁,是調整策略還是持續硬撼?印度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中印防長會談桌上的握手余溫未散,印度旋即揮出的供應鏈清查重拳,清晰勾勒出兩國關系在表層緩和之下涌動的復雜暗流,安全焦慮與戰略自主的深刻博弈遠未停歇。
莫迪政府急切推動國防與關鍵礦產供應鏈去中國化,其決心不容置疑,愿景亦顯宏大。
不過印度也是面臨三座大山,更如冰冷枷鎖,牢牢禁錮著印度稀土雄心起飛的翅膀。短期之內,替代中國更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夢。莫迪的宏大棋局,正遭遇著嚴酷現實的阻擊。
主要信源
印媒:印度國防部將啟動一項全面審查,排查軍隊裝備中的中國產零部件——觀察者網2025-07-03
外交部回應中印防長會見情況——北晚在線2025-06-30
與中國競爭?印度面臨“三座大山”——環球時報2025-07-02
印度要嚴查軍事裝備中的中國零部件——環球時報2025-07-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