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21日訊 今日,特斯拉發布Optimus最新視頻——該機器人在單個神經網絡下,通過學習人類視頻完成多項家務。
在視頻中,Optimus人形機器人順利解決了倒垃圾、撕廚房紙、操作微波爐等任務,展現出較強通用性。馬斯克稱,這是迄今為止最重磅的產品。
今年3月,馬斯克表示Optimus已在弗里蒙特工廠的試產線上完成制造,今年將進入試生產階段,目標生產5000臺,并目標在2026年生產50000臺。
披露進展的不止特斯拉,同在今日,另一人形機器人“頂流”Figure也在今日發布預告。公司CEO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在社交平臺表示,將于明早分享最近取得的重大突破。
阿德科克透露了日后規劃:2025年,Figure致力于將自主人形機器人部署到現實世界,這將大力推動機器人在人工智能、自主性、集成技術和日常執行等領域的進展。
作為海外領先的從AI模型出發解決機器人實際落地場景的公司,今年以來Figure已在上述領域取得一定進展:2月20日,Figure發布通用人形機器人控制的視覺-語言-動作(VLA)端到端具身模型Helix,可以實現人形機器人上半身的高速精確控制。3月25日,Figure更新擬人步態技術,使機器人行走速度較前代產品提升近七倍(1.2米/秒)。
此外,Figure積極推動機器人量產:3月15日,Figure宣布BotQ量產工廠,第一代產線每年可量產12000臺人形機器人,未來四年將擴展至年產10萬臺機器人或300萬個執行器的規模。
浙商證券預測,L4級機器人預計2-5年內落地,場景還是以B端為主,主要玩家為本體廠商,采用人形輪式方案居多。隨著L5級具身智能的到來,C端應用落地。機器人核心能力將從理解世界做任務向理解人性作伴侶轉變。
從投資層面來說,華龍證券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進入“技術突破-量產降本-場景滲透”的黃金周期,行業有望成為2025年核心投資主線。具體標的上,建議關注高價值量的零部件,包括絲杠、傳感器、電機及減速器等,尤其關注與特斯拉等巨頭有供應鏈合作的公司。
綜合各券商研報和公開資料,以下A股公司已進入人形機器人核心供應鏈:
特斯拉鏈:三花智控、拓普集團、峰岹科技、五洲新春、雙環傳動、北特科技、恒立液壓、凌云股份等。
Figure鏈:鳴志電器、兆威機電、綠的諧波、領益智造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