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掛電話,28國宣布制裁俄羅斯,威脅意味昭然若揭。這一次,中國也被波及。那么,西方國家此時制裁俄羅斯,究竟意欲何為?這對俄烏局勢又會產生什么影響?
當地時間5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通話,會談時間長達2小時5分鐘。按照雙方的說法,通話全程“基調和氛圍都非常好”,聊的內容也相當“充實和開放”,俄烏還將立即啟動旨在實現停火的談判。
然而,身為沖突當事人的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特朗普不僅沒有制裁俄羅斯的打算,甚至不再要求俄方宣布立即停火。有分析認為,從競選階段承諾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到聲稱自己將與普京“聚在一起”親自解決問題,再到支持莫斯科關于俄烏直接談判的呼聲,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可謂是“一退再退”,這對歐洲國家來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畢竟,一旦美國率先從俄烏沖突中抽身,不再為烏克蘭提供軍事和情報支持,俄方的戰場優勢就會立刻凸顯出來,屆時,歐洲安全形勢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這種擔憂情緒,從歐盟理事會5月20日發布的一則公告中也可見一斑。公告中稱,歐盟27國和英國已于當天啟動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重點針對俄能源、軍事和金融領域。
據報道,本輪制裁措施生效后,189艘俄羅斯“影子艦隊”船只將被禁止停靠在歐盟港口或者接受相關海事服務,這也是迄今為止針對“影子艦隊”規模最大的一攬子制裁措施。有分析指出,隨著俄烏和談格局從之前的美俄主導,逐步轉向俄烏自行推進,歐洲國家的“危機意識”也越來越強。
此次28國聯手制裁俄羅斯,就是希望以極限施壓的方式,逼迫俄方同意全面、無條件停火。有分析認為,歐洲諸國正在重新“武裝”自己,促進歐洲自身的安全自主。接下來,歐盟可能為烏克蘭提供更豐富的財政和軍事支援,確保美方“抽身”后,烏軍仍然有能力與俄軍交火斡旋。
歐洲國家想在俄烏談判桌上為自身利益發聲,這一點中方能夠理解。但支持歐盟國家捍衛自身權益,不代表中方會任由這些國家將自己拖下水。據歐盟官方消息,最新發布的第17輪制裁名單中,赫然包括5家中國企業,理由是是這些企業涉嫌供應用于俄羅斯軍工部門或軍隊的設備和兩用物品。除此之外,歐盟還以相關企業向俄羅斯供應用于能源出口的船只為由,將中國香港的油輪所有公司列入了制裁名單。
要知道,俄烏沖突爆發這3年多以來,西方國家已經不只一次以“涉俄”為由對中國企業施加制裁。如今,歐盟故技重施,很可能是因為對美國從中斡旋的結果并不滿意,希望通過對華制裁的方式,逼迫中方對俄羅斯施壓,從而讓普京政府在和談條件上作出讓步。
不過,中方多次強調,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不會選邊站隊。戰事發生在歐洲大地,歐洲更有必要為和平發揮作用,共同解決危機的根源性問題,實現歐洲的長治久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