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普京、澤連斯基,還有多位歐洲國家領導人通話后,一個比較明確的信息,是美國可能要放棄烏克蘭了。據報道,從特朗普本人,到副總統萬斯,都明顯表現出強烈的“退出意愿”,一方面,美烏已經簽完礦產協議,澤連斯基的利用價值大大降低,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白宮那次爭吵,魯比奧很受傷
魯比奧的解釋
美國務卿魯比奧,近日在參議院出席聽證會,談到新政府上臺百天的各項外交政策。在提及俄烏沖突時,魯比奧說,美國在這場沖突中花費的每一分錢,都會轉移美國的注意力和戰略資源,導致美國無法關注在印太地區,可能發生的更激烈的對抗。
翻譯成人話,就是美國現在,需要集中所有戰略精力,來跟中國對抗。這種說法當然不算新鮮,從奧巴馬時代,提出“重返亞太戰略”開始就有,但從特朗普到拜登再到特朗普,美國越來越呈現出,戰略精力嚴重不足,七個鍋蓋蓋不住八口鍋的尷尬。
美國的問題,是衰落太快
拜登作為奧巴馬時期的副總統,在對抗中國方面,有一套很完整的計劃。借俄烏沖突分化俄羅斯和歐盟,如果可能的話,先把俄羅斯打倒。歐美在瓜分完俄羅斯的資源后,再集中全部力量,跟中國決戰。
拜登的大棋局
在這期間,拜登對中國主打一個戰略欺騙,同時在金融、科技等領域,對中國發起全方位的打壓。僅從理論上來看,這套計劃不是完全沒可能成功,但可惜的是,拜登政府執行起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美國既低估了斯拉夫人的韌性,也高估了自身的“全球領導地位”。就拿美西方對俄羅斯施加的上萬項制裁來說,時至今日,俄羅斯還在通過各種渠道向歐美賣能源,連美國自己也沒有遵守制裁令。
拜登在“單挑”中輸給了普京
俄羅斯經濟沒崩潰,普京政權沒被顛覆,俄烏沖突就成了一個泥潭。它固然能把俄羅斯拖在戰爭狀態中,但也讓美西方不敢輕易認輸。再加上巴以沖突爆發,美國被迫出兵紅海,跟伊朗的矛盾加劇等等,這些都極大地牽扯了美國的戰略精力。
美國的大麻煩
如果美國還處在全盛時期,比如當年打海灣戰爭,或是本世紀初,在全球范圍內打反恐戰爭的狀態,他們還忙得過來。但現在的美國,不說是武備廢弛、經濟崩潰吧,但也確實沒法同時在幾個戰場上贏得勝利了。
所以,特朗普回來之后,才決定要執行收縮戰略。這不是美國的主動選擇,而是一種無奈的必然。最新的一個證據,是特朗普跟胡塞講和,從紅海撤軍。試問連胡塞都打不過,美國還怎么多線作戰。
特朗普的收縮戰略,是歷史的必然
至于說,美國的收縮戰略成功之后,會怎么對付中國。大家也不必太擔心,因為現在,美國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相比之下,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都處于上升階段,別的不說,我們在西太平洋范圍內自保是沒問題的。而這,就叫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舊帝國的衰落,新時代的到來,在人類歷史上從來不是什么新鮮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