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小滿,老輩人說“小滿不滿,干斷田坎”,今年有點不一樣。河南老家玉米地裂開縫,父親對著視頻嘆氣,說村里旱得厲害。王叔在微信群里提老農諺“小滿刮西風,夏天定是旱”,說北京刮西風要警惕。
查了氣象臺數據,華北降水比往年少三成,氣象員卻稱和西風關系不大。
南方朋友發圈說暴雨不停,杭州柳樹都泡水里,“小滿雨漣漣”的老話應驗了。安徽表哥種水稻,說現在有無人機噴藥,排水系統升級,不怕雨水多。
農業農村部發了氣候指南,提到“小滿逢雙三九穿單”,說今冬可能暖和。
哈爾濱的姑姑記掛著去年寒冬,聽說暖和挺高興,專家卻提醒別全信老話。村里李奶奶念叨“小滿有雨河水滿”,她家井水真漲了,張大爺偏說去年沒雨三伏澇。
短視頻主播測土壤濕度,玉米地含水量15%,比正常低10個點,評論區吵翻了。
同學聚會時,學氣象的夸衛星監測提前一周報暴雨,學歷史的力挺老輩經驗。
菜市場賣菜老伯說“小滿北風嘯,伏里旱斷寸草根”,堅持按老理提前澆地。
翻出去年小滿照片,老家麥田金燦燦,今年麥子剛泛黃,收成還看雨水夠不夠。
氣象臺說未來十天華北可能有雨,南方繼續暴雨,表哥說安徽地里濕度暫時夠。窗外烏云越聚越多,今晚會不會下雨?地里的莊稼正等著呢。
老輩傳下的農諺,是多年觀察的心血,可現在氣候變了,到底該咋用?有人覺得儀器測的數據準,有人信老輩人的經驗,兩邊各有各的理。
我個人認為,老輩經驗像指南針,現代技術是放大鏡,兩者結合才靠譜。北方的地干得冒煙,該趕緊檢查灌溉設備,別等旱得厲害了才動手。南方暴雨不停歇,得看看排水渠通不通,別讓莊稼泡在水里爛根。
村里的氣象預警群要??矗謾C短信別設置靜音,天氣變化提前知道。土辦法比如看云識天氣、草木灰防潮,該用還得用,科學方法也別落下。到底是聽老諺還是信數據?
這問題在村里地頭討論了好些天,沒個定論。但有一點很清楚,不管啥辦法,能幫著莊稼長得好,就是好辦法。天氣多變不用慌,老理新招一起上,田里才有好收成!
現在該做啥?
北方趕緊修水渠、備水泵,南方抓緊清溝渠、加固田埂。
拿不準主意的,問問村里的種地能手,或者聯系鎮上的農技站,別拖著。關注我們,后續會跟進各地天氣變化,分享更多實用的種地辦法。
農時不等人,跟著節氣走,結合新老招,才能把地種好,把收成保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