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尾巴晃,小滿腳步近,天公又要“變臉色”了。這兩天南北天氣像“對臺戲”,南邊暴雨潑,北邊太陽烤。
中央氣象臺早預警,5月20日起,南澇北旱兩頭急。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暴雨一場接一場,田里快成“水塘子”。河北河南陜西一帶,高溫冒頭直逼40℃,地皮都要曬裂了。
眼下正是農忙關鍵期,播種的、灌漿的、長苗的,都經不起折騰。先說南方的“龍舟水”,下得急、下得猛,最怕農田積水泡根。老輩人都知道,“小滿雨多,溝要挖通”,排水渠得趕緊清一清。
大棚戶更要留神,加固棚架、檢查薄膜,別讓大風掀了頂。
低洼地塊的莊稼,趕緊培土起壟,再撒點草木灰,既能防潮又補肥。北方的高溫天也難纏,小麥灌漿期遇熱,籽粒容易變干癟。
玉米幼苗剛破土,曬狠了葉子打卷,生長都要慢半拍。咱農民有土辦法,比如給地里鋪秸稈,能遮陽保濕,還省水。
不過現在有科技助力,噴灌設備該用上了,早晚澆水降溫最有效。
晝夜溫差大也是個問題,白天熱得冒汗,夜里涼得打顫。
人容易感冒,莊稼也嬌氣,早晚得留意田里的“小動作”。
有人問,今年天氣咋這么極端?其實每年這會兒都愛“折騰”。
但老話說“人勤地不懶”,提前準備總沒錯,別等災害來了才慌神。
南方的鄉親,趕緊看看自家排水溝,別讓雨水堵了豐收路。北方的大哥,灌溉設備檢查好,別讓高溫烤壞了苗根子。
我個人覺得,老輩的經驗像“指南針”,但科技預警就是“望遠鏡”。兩者合起來用,才能把天氣的脾氣摸得更透,損失降到最低。比如村里的老張頭,去年靠看云識天氣,提前防了暴雨,少遭不少罪。
今年又裝了氣象預警APP,雙保險之下,心里更有底了。可別小看這天氣變化,影響的不只是收成,還有咱的日子。要是排水不及時,家里房子進水咋辦?
高溫不防暑,人累倒了咋干活?所以啊,該動手時別拖延,現在花點功夫,回頭少操心。南北方的氣候不同,應對辦法也得“因地制宜”,別照搬。
東北的鄉親雖說眼下沒啥極端天,但也得防著后期可能的倒春寒。
南方臺風季也快到了,提前儲備點加固材料,有備無患。這輪天氣就像一場“大考”,考驗咱農民的應對本事。但咱不怕,祖祖輩輩都是這么過來的,辦法總比困難多。
最后說點實在的,現在該干啥?南方清溝排水,北方澆水防曬。
拿不準的趕緊問農技站,他們的法子更貼心,別自己悶頭想。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早備之心,咱農民不怕天變,就怕準備不周全!今年這天氣到底算不算反常?
你家那兒有啥特別的情況?來嘮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