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海老牌房企新黃浦發(fā)布公告,宣布以2.15億元收購北京昌平硅谷SOHO二號樓商辦項目,單價僅9880元/㎡,較市場評估價3.31億元(單價1.52萬元/㎡)打了六折,引發(fā)市場熱議。
項目核心信息:
區(qū)位:昌平區(qū)南部,緊鄰京藏高速與昌平科技園,屬京北創(chuàng)新產業(yè)聚集區(qū);
體量:建面約2.17萬㎡,17層毛坯寫字樓,含415套房源,主力戶型36㎡(套內);
改造計劃:總投入約2.83億元(含契稅、裝修改造),擬納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體系。
這一交易不僅是新黃浦首次在京布局,更被視為北京“商改住”(商業(yè)辦公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又一標桿案例。
近年來,北京商辦物業(yè)空置率居高不下(2025年一季度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達17.9%),而保障性住房缺口持續(xù)擴大。
為此,北京市在《2025年住房發(fā)展計劃》中明確提出,通過“盤活存量商業(yè)辦公用房”拓展保障房供給。
早在2021年,國務院已允許將閑置商辦物業(yè)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武漢、深圳等地先行試點,北京亦跟進落地京投港·西華府等案例。
北京“商改住”并非新事物,已有多個項目跑通全流程:
首例標桿:豐臺郭公莊項目
2023年1月,豐臺區(qū)郭公莊中街18號院5號樓成為北京首個“非居住納保”樣本。該項目原為京投港·西華府辦公樓,龍湖冠寓通過北交所摘牌后改建為728套保租房,主力戶型20-40㎡,租金3500-6000元/月,精準服務豐臺科技園新市民群體,入住率超94%。
順義萬科項目
2022年11月,順義區(qū)天竺萬科中心D座及萬科28街區(qū)獲批,成為北京首批“非改租”項目,提供宿舍型租賃住房874間,推動職住平衡。
首創(chuàng)繁星項目
北京最大單體租賃社區(qū),總建面40萬㎡,規(guī)劃6500套租賃住房,一期于2022年5月交付,主打中小戶型,緩解集體土地租賃住房短缺。
那么問題來了,企業(yè)為何買單?
1、低價收購窗口期:昌平非核心商務區(qū)商辦去化艱難,新黃浦以六折抄底,成本優(yōu)勢顯著;
2、政策紅利:納入保障房體系后,項目可享受稅收優(yōu)惠、審批簡化等支持,同時通過REITs等金融工具實現退出;
3、戰(zhàn)略布局:新黃浦作為上海國企,實控人穿透后為北京市政府,此次收購兼具業(yè)務擴張與政企協同考量。
盡管政策支持明確,但“商改住”落地仍面臨多重挑戰(zhàn):
1、改造標準復雜:需符合居住消防、采光、通風等規(guī)范,原商辦結構改造難度大,如加裝獨立衛(wèi)生間、廚房等設施;
2、資金回籠周期長:保障房租金通常為市場價的80%-90%,收益率較低(京投港·西華府入住率超94%,但需長期運營平衡成本);
3、流程審批繁瑣:從產權解押、規(guī)劃變更到納入保障房名錄,涉及多部門協同,耗時較長。
“商改住”通過盤活低效資產,既緩解商辦市場過剩壓力,又填補保障房缺口。以昌平項目為例,改造后可提供數百套小戶型房源,精準匹配新市民、青年群體需求。
新黃浦的昌平項目,不僅是企業(yè)低成本擴張的商業(yè)決策,更是北京探索“存量煥新”的縮影。
從郭公莊首例到順義、昌平接連落地,“商改住”已從試點邁向規(guī)模化。
未來,如何平衡公益屬性與市場化運作,如何優(yōu)化審批流程、提升改造效率,將成為政策與市場共同攻堅的課題。
對于房企而言,抓住政策紅利、構建“開發(fā)+運營+資本”的全鏈條能力,或將成為存量時代突圍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