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閔行區扎實開展。閔行區七寶鎮吳寶街區將“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建設轉化為深入基層、為民解憂的實際行動——一場由商鋪發起、黨支部迅速牽頭、專業部門積極響應的“臺階改造記”在48小時內便高效完成。
“不僅是墻內居民,我們還要讓墻外的各類主體也愿意走進來、坐下來、還想來!”吳寶街區黨支部書記易莉介紹,街區通過建立商戶、居民、職能部門“九大員”聯動機制,將治理觸角延伸至街面每個角落。
基層治理的效能,往往體現在對急難愁盼的響應速度上。在青年路繁華商圈,一排與路面同色的花崗巖臺階曾讓商戶和游客“步步驚心”。“每天看著老人小孩在店門口猶豫落腳,心里總捏把汗。”青年路一家店主指著門前灰色的臺階說道。這條沿街商鋪統一采用花崗巖鋪裝的上街沿,因材質顏色與路面過于相近,導致視覺落差被弱化,實際存在的高度差成為安全隱患。
商戶的擔憂通過吳寶街區黨支部迅速傳遞至城建中心。從現場踏勘到方案制定,僅用48小時,城建中心便拿出三套優化方案,最終選定以黃色防滑警示條改造臺階,既保留街區風貌,又強化安全警示功能。“以前是出了問題才解決,現在大家主動找問題、提前防風險。”一位商戶感慨道。這場“臺階改造記”背后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優化,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級——專業部門從等訴求轉向主動辦,商戶從旁觀者變為治理合伙人,黨建引領下的多方協同讓“民有所呼”轉化為“未訴先辦”。
類似的“快響應”案例比比皆是。3月10日,青年路一家政商鋪因樓板漏洞頻遭流浪貓入侵,引發衛生與安全隱患。面對“責任真空”,街區黨支部立即啟動“紅色應急響應”,聯合城管、愛衛、物業等“九大員”現場會診,僅用一天便修補漏洞、根治“貓患”。無獨有偶,3月13日,一商鋪報告燃氣泄漏,街區依托“平安護航”機制,3分鐘內聯動燃氣公司鎖定泄漏點,2小時完成搶修,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這些案例背后,是吳寶街區構建的“商戶點單—支部派單—片區接單—群眾評單”閉環機制,將服務半徑從“15分鐘生活圈”壓縮至“5分鐘應急圈”。城建中心負責人表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底線,民未訴,我先動是追求。我們建立了全鏈條機制,推動問題發現從被動接訴向主動排查升級,讓專業力量前置介入,讓隱患止于未發。”
如今,行走在吳寶街區,黃色警示條在臺階上躍動成安全線,“九大員”隊伍在街巷中織密防護網,黨群服務中心的“議事角”里不時傳來共謀發展的討論聲……從貓洞治理到臺階改造,吳寶街區里沒有宏大的故事,卻處處透著治理智慧。這里的問題解決得快,是因為黨組織始終站在C位,這里的商戶愿意坐下來,是因為每個人都是“共同體”的一員,當治理以人為本,街區的溫度便在一件件小事中悄然升騰。
記者:楊子杰
供稿:齊音
初審:陳依婷
復審:宋詩清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