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創新藥板塊的利好,可謂是層出不窮。
5月19日,港股公司三生制藥(01530.HK)發布公告,與輝瑞集團就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訂立許可協議,后者獲得全球(除中國內地外)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力。
三生制藥作為出讓方,獲得了12.5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48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合計60億美元。除此之外,輝瑞還計劃認購公司1億美元的股份。
注意,這是一筆天價交易合同。
2024年,三生制藥凈利潤為20.9億元,也就是說,這筆交易差不多相當于20年凈利潤總和。
事實上,這筆交易帶來的震撼遠不止于此。
很長一段時間,三生制藥并不被看好。2018年至2022年,三生制藥股價從22.63港元下跌4.17港元,跌幅超過80%,表現相當慘淡。但是,一夜之間烏鴉變鳳凰。
更主要的是,購買方不僅是一家美國企業,還是全球最大藥企。于是,暖風吹遍了整個中國創新藥行業。
不過,今天要說的是另外一家創新藥企業——艾力斯(688578.SH)。
艾力斯的主營業務為抗腫瘤類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家創新藥企業。2024年,公司“抗腫瘤類藥物”收入為35.06億元,占比98.53%,“技術授權及服務收入”5230萬元,占比1.47%。
先看股價。
2022年至今,艾力斯從14.16元上漲至91.87元,漲幅超過500%。三年前,艾力斯只是一家60億市值的小公司,但如今市值一度突破了400億元。
注意,艾力斯可不是一只“妖股”,靠的不是炒作,而是出色的基本面。要知道,即便漲了這么多,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也只有25倍。
再來說業績。
2021年至2024年,艾力斯營業收入分別為5.3億元、7.91億元、20.18億元和35.58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827萬元、1.3億元、6.44億元和14.3億元。
2025年一季度,艾力斯營業收入10.98億元,同比增長47.86%;凈利潤4.1億元,同比增長34.13%,繼續保持高增長。
如今,公司毛利率超過96%,凈利潤率超過了40%,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拐點發生在2021年。
2021年3月,艾力斯的拳頭產品伏美替尼獲批上市;2021年12月,伏美替尼納入醫保。
眾所周知,肺癌是全球第一大腫瘤,而在肺癌中,非小細胞肺癌的占比達到了85%。其中,EGFR突變型在非小細胞肺癌的占比超過了50%。根據預計,光我國用于治療EGFR-TKI藥物的市場需求,到2030年有望達到300億元。
重點來了。艾力斯這款獲批的伏美替尼,屬于第三代EGFR-TKI藥物,用于治療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
盡管說,伏美替尼并不是唯一一款藥物,但是,跟其他幾款藥相比,不良反應更低,同時對腦轉移的療效更好。
于是,艾力斯業績順理成章的迎來了爆發。
當然,國內創新藥也存在“30億魔咒”的說法,一款產品即便盈利能力再強,也顯得勢單力薄,存在單一產品風險。
艾力斯自然也明白一點。不過,對藥企來說,研發一款創新藥絕非想象中簡單,因研發被拖垮的藥企也不在少數。對此,艾力斯的解決方案是:
拓寬適應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引進潛力產品,豐富產品矩陣;海外授權;在自身領域領域,研發新的創新藥產品。
跟其他藥企比,艾力斯還有一個巨大優勢,就是資產負債率不到10%,總現金超過36億元,且幾乎沒有有息負債。再加上公司經營現金流也非常出色,讓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最后,聊聊集采。
表面上看,集采給了所有中國藥企一記重錘,但是,對創新藥企業來說,也是一次絕佳的歷史機遇。
今年1月,國家醫保局公布了一個數據,自2018年以來,國家組織的藥品耗材集采共節約了4400億元,其中3600億元用于支持談判的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也就是說,集采節約資金的80%用于支持創新藥。
像艾力斯,正是靠著納入了醫保,才迎來業績的迅速增長。所以,集采又何嘗不是扮演了鯰魚的角色,倒逼藥企加強創新藥的研發。
一句話,創新者生,過去那種靠仿制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