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肺癌的新發病例超過100萬例[1,2],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約占所有肺癌的85%[3]。其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是我國肺癌人群最常見的致癌驅動突變,約占 51.7%~54.4%[4],遠高于高加索人群(10%~16.6%)。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是第三大常見的突變類型[5]。
中國批準多款TKI藥物上市用于NSCLC EGFR突變患者的一線治療,但部分經典EGFR突變NSCLC患者具有高危因素,例如腦轉移、高腫瘤負荷、肝轉移、合并TP53共突變等,在一線治療中使用三代EGFR TKI療效不佳,會面臨較高的疾病進展風險,此類高危患者需要更有效的治療策略。另外使用三代EGFR TKI藥物的患者出現疾病進展,耐藥情況復雜,需要創新治療方案。埃萬妥單抗聯合方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全新治療選擇。
2025年2月11日,PAPILLON試驗(NCT04538664)數據支持埃萬妥單抗在中國大陸獲批用于經檢測確認攜帶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
2025年4月22日,MARIPOSA-2試驗(NCT04988295)數據支持埃萬妥單抗在中國大陸獲批接受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期間或之后進展的具有EGFR外顯子19缺失或21外顯子 L858R替代突變的局晚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
強生埃萬妥單抗已于2025年5月16日實現商業可及,意味著中國NSCLC患者能夠獲得這一創新藥物的治療。
全球首款EGFR/c-MET雙抗,獨特創新作用機制
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非小細胞肺癌最為常見的驅動基因。當EGFR與表皮生長因子結合時,會發生結構改變形成二聚體,進而激活下游信號通路傳導。如果EGFR發生突變,其下游的信號通路會被持續激活,最終誘導細胞癌化形成惡性腫瘤。
科學家們更深入的研究發現,當EGFR被阻斷后,腫瘤細胞會通過激活MET(間質-上皮細胞轉化因子)維持EGFR下游信號通路的傳導,繼續誘導腫瘤疾病進展。因此,同時靶向阻斷EGFR和MET信號通路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策略。
埃萬妥單抗是由強生公司開發的一款靶向EGFR和MET的全人源雙特異性抗體。可以通過多重機制抑制EGFR和MET信號通路傳導,并激活免疫細胞來協同殺傷腫瘤。
埃萬妥單抗采用1+1非對稱形式的結構設計,兩端的抗原結合片段(Fab段)能夠同時與EGFR和MET蛋白的胞外區域結合,同步阻斷EGFR和MET信號通路。由于埃萬妥單抗是與EGFR的胞外結構域結合,不受胞內結構域突變的影響,因此對數百種TKI敏感和TKI耐藥的EGFR突變均有效。而且經過優化的抗原結合片段對EGFR和MET蛋白具有不同的親和力,既降低了EGFR高親和力而導致的毒副反應,又提升了對腫瘤細胞的靶向特異性。
除了直接阻斷信號通路,埃萬妥單抗與EGFR和MET結合形成的復合物還會被腫瘤細胞內吞到溶酶體中降解,進而減少腫瘤細胞表面的受體蛋白數量,抑制下游的信號傳導和腫瘤細胞生長。
此外,埃萬妥單抗的Fc段經過優化設計,具有較低水平的核心巖藻糖基化,這使其能夠與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表面的Fc受體更緊密結合,激活抗體依賴性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引起腫瘤細胞的裂解,同時也可以和巨噬細胞表面的Fc受體結合,破壞腫瘤細胞膜的完整性,最終導致腫瘤細胞凋亡。
深度出擊,適應癥多面布局
埃萬妥單抗靶向EGFR和MET的獨特作用機制,對多種EGFR和MET突變或擴增的腫瘤均有潛在治療效果。一系列注冊性臨床研究證明其臨床獲益,并支持埃萬妥單抗在歐美和中國上市。
埃萬妥單抗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已在全球多個地區獲批多項適應癥,具體批準適應癥及用藥方案如下[6]:
適應癥一:用于經檢測確認攜帶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
PAPILLON研究(NCT04538664)是一項隨機對照的III期臨床研究,旨在頭對頭比較埃萬妥單抗聯合化療與單獨化療在EGFR ex20ins局晚或轉移性NSCLC一線治療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顯示,埃萬妥單抗聯合化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11.4個月,顯著優于化療組的6.7個月(HR=0.40,P<0.001)[7],亞洲亞組中位PFS更是高達14.1個月,是化療組的2倍以上[8]。此外,聯合組的客觀緩解率(ORR)達73%,且總生存(OS)率呈現33%的死亡風險降低趨勢。基于此,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歐洲內科腫瘤學會(ESMO)等國內外指南均將其列為EGFR ex20ins突變晚期NSCLC的唯一一線推薦方案,奠定了埃萬妥單抗在臨床實踐中的地位。
適應癥二:接受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期間或之后進展的具有EGFR外顯子19缺失或21外顯子L858R替代突變的局晚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
MARIPOSA-2(NCT04988295)是一項全球、隨機、開放標簽、多中心的Ⅲ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埃萬妥單抗聯合化療(卡鉑+培美曲塞)以及埃萬妥單抗聯合蘭澤替尼(Lazertinib)化療方案在奧希替尼耐藥后的EGFR突變NSCL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數據顯示[9],與單獨化療組相比,埃萬妥單抗聯合化療可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52%,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6.3個月,而單獨化療組為4.2個月(HR=0.48;95%CI:0.36–0.64;P<0.001)。研究同時觀察到,MARIPOSA-2 亞洲亞組人群中,與單獨化療相比,研究者評估中位PFS為10.3個月,而單獨化療組為4.2個月(HR=0.39;95%CI:0.26–0.59;P<0.0001)。
基于此結果,《NCCN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埃萬妥單抗聯合化療作為經典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接受奧希替尼治療進展后的1類優選治療方案。
適應癥三:埃萬妥單抗雙靶治療最新數據重塑NSCLC一線治療格局,未來可期
埃萬妥單抗聯合蘭澤替尼頭對頭奧希替尼治療EGFR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NCT04487080)取得積極結果[10]。該研究納入1074名隨機患者中,其中629名是亞洲人。
數據顯示[9],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組的中位PFS顯著高于奧希替尼組(23.7 vs 16.6個月,p<0.001),其中亞洲患者中,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和奧希替尼組的中位PFS為27.5個月 vs 18.3個月。
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組和奧希替尼組18個月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60%和48%,24個月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48% vs 34%;18個月總生存率分別為82% 和 79%,24個月總生存率分別為74%和69%。
2025年3月26日,強生在2025年歐洲肺癌大會(ELCC)公布了MARIPOSA研究最終OS數據,MARIPOSA研究探索了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相比奧希替尼一線治療EGFR經典突變(Ex19del或L858R)晚期NSCLC患者的臨床獲益,突破既往第三代EGFR-TKI靶向療法的治療瓶頸。
結果顯示如下圖所示[6],中位隨訪37.8個月時,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組的中位OS無法計算(超4年),奧希替尼組中位OS為36.7個月,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組較奧希替尼組顯示出有臨床意義的OS改善,相比奧希替尼組延長超1年(HR=0.75,P<0.005),死亡風險降低25%,并且在亞洲亞組中觀察到一致的OS獲益趨勢(HR=0.75),支持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聯合方案在包括中國患者在內的亞洲人群中的廣泛應用。
不僅如此,ELCC大會還批露腦轉移預設亞組的OS獲益相比總人群更明顯,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組的死亡風險相較于奧希替尼組降低了33%(HR=0.67)。3年顱內無進展生存(icPFS)率與既往結果一致(2024年WCLC大會數據,中位隨訪31.1個月,36% vs 18%),充分肯定了埃萬妥單抗+蘭澤替尼聯合方案突出的顱內抗腫瘤活性。
埃萬妥單抗聯合蘭澤替尼已被FDA和歐盟批準用于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 L858R置換突變(通過FDA批準的試驗檢測)的局晚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打破過往TKI單藥治療EGFR突變NSCLC的一線治療的格局。有望于2025年在中國獲批該適應癥,將給中國患者帶來重大獲益。
探索埃萬妥單抗中國聯合路徑——中國本土化TKI
國際市場僅兩款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蘭澤替尼)獲批上市,在國外臨床實踐中,亦有針對埃萬妥單抗聯合奧希替尼的真實世界研究,顯示積極的療效和安全性[11]。
蘭澤替尼是一款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由韓國柳韓洋行(Yuhan Corporation)與強生公司旗下楊森制藥合作開發。目前在中國也已遞交新藥上市申請。
截止2025年5月,中國獲批多款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貝福替尼、瑞齊替尼、瑞厄替尼、利厄替尼),除利厄替尼外,其余產品均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考慮到患者需求及藥物可及性,結合中國市場的三代EGFR-TKI獲批上市情況,我們期待埃萬妥單抗聯合中國本土化三代EGFR-TKI用于EGFR突變的一線治療,探索出一條屬于中國的臨床實踐路徑。
強生針對NSCLC進行臨床治療場景上的深度拓展,多項臨床研究正在進行,包括探索作為術前新輔助用藥的可能性,目前臨床研究已推進到II期階段。
為優化給藥方式,強生還在開發埃萬妥單抗的皮下注射劑型(埃萬妥單抗SC-CF),2025-04-07在EU上市,獲批“與蘭澤替尼聯用,用于EGFR外顯子19缺失(ex19del)或外顯子21 L858R置換突變的晚期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和“單藥用于治療鉑類治療失敗后攜帶激活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成人晚期NSCLC患者”兩個適應癥。正在中國申請上市。
埃萬妥單抗也積極拓展其他腫瘤領域,拓展治療邊界,包括消化道腫瘤(結直腸癌、肝細胞癌、胃癌、食管癌)、腺樣囊性癌、頭頸癌、三陰乳腺癌、卵巢癌、尿路上皮癌、膠質母細胞瘤等,其中結直腸癌已經推進到了III期研究階段。
-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China Fact Sheet. Available at: https://gco.iarc.who.int/media/globocan/factsheets/populations/160-china-fact-sheet.pdf. Accessed May 202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All Cancers Fact Sheet. Available at: https://gco.iarc.who.int/media/globocan/factsheets/cancers/39-all-cancers-fact-sheet.pdf. Accessed May 2024.
[3] Herbst Roy S, et al;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Nature, 2018.
[4] 非小細胞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檢測臨床實踐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
[5] Liu H, Qin J, Qian X. Targeting 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hanges in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Coming. Cancer Control. 2024 Jan-Dec;31:10732748241292782
[6] 醫藥魔方數據庫
[7] Zhou C, Tang KJ, Cho BC, et al.; PAPILLON Investigators. Amivanta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NSCLC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s. N Engl J Med. 2023 Nov 30;389(22):2039-2051. doi: 10.1056/NEJMoa2306441. Epub 2023 Oct 21. PMID: 37870976.
[8]Zhou CC, Tang KJ, Liu B, et al. Amivantamab Plus Chemotherapy vs Chemotherapy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Among Asian Patients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PILLON Subgroup Analysis. 2023 ESMO Asia. 513MO.
[9] Passaro A, Wang J, Wang Y, et, al; MARIPOSA-2 Investigators. Amivantamab plus chemo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lazertinib in EGFR-mutant advanced NSCLC after disease progression on osimertinib: primary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I MARIPOSA-2 study. Ann Oncol. 2024 Jan;35(1):77-90. doi: 10.1016/j.annonc.2023.10.117. Epub 2023 Oct 23. PMID: 37879444.
[10]Cho BC, Lu S, Felip E, et al; MARIPOSA Investigators. Amivantamab plus Lazertinib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l J Med. 2024 Oct 24;391(16):1486-1498. doi: 10.1056/NEJMoa2403614. Epub 2024 Jun 26. PMID: 38924756.
[11]Wang K, Du R, Myall NJ, et al. Real-Worl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vantamab for EGFR-Mutant NSCLC. J Thorac Oncol. 2024 Mar;19(3):500-506. doi: 10.1016/j.jtho.2023.11.020. Epub 2023 Nov 25. PMID: 38012986; PMCID: PMC11735833.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歡迎轉發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時請在顯要位置標明文章來源; 如需轉載,請給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或發送消息,并注明公眾號名稱及ID。
免責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直接作為決策內容,醫藥魔方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