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正在操作一個項目,需要有合作者,需要各地都找一些合作者,要求有點時間,渴望賺點小錢,比如渴望一年幾萬幾十萬(看能力)、有著后續穩定收入的機會(非傳銷、非網賺),同時,還有一點點營銷能力,有不錯的社會關系更好。我從事商業幾十年了,項目基本上沒有風險,投入主要是人力。有意向者,可以聯系我,guyuan9800,注明合作,過幾天統一拉群說明。
川普宣布,將投入1750億美元,開發太空導彈防御計劃。
川普稱,已選定“金穹”防御系統架構,將包含天基攔截器。“金穹”防御系統的設計將與美國現有的防御能力相結合,并有望在任期結束前全面投入使用。
因此,美國將在大約三年內完成這一計劃。
川普說,“金穹”一旦完全建成,將能夠攔截從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太空發射的導彈,整個系統將耗資約1750億美元,其中首筆250億美元啟動資金將在國會審議中的下一財年預算里安排。
天基導彈防御系統是建立于太空軌道的導彈防御體系,其概念早在冷戰時期便已提出,并落地為里根時期的“星球大戰”計劃。
盡管“星球大戰”計劃早已因技術原因被放棄,但川普普今年1月上臺一周后便簽署行政令要求建造美國“鐵穹”防御體系,美國防部2月將該系統更名為“金穹”,有媒體稱之為“星球大戰2.0”計劃。
很多人理解國際事務,最常見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神化政客。 在他們的眼里,一切政客的行為,都是為了什么國家利益。 但是只有具備基本的經濟學思維,就能得出一個結論,個人才有利益,國家利益是一個虛幻的建構。 很多對美國崇拜的人,也會美化民主制度,他們認定民主制度下選出來的人,就一定超凡脫俗了,就一定是為國為民的道德神。 然而,不管是奧派經濟學,還是公共選擇派,都清晰地指出,政客也有私利,且政客的主要政治行為就是圍繞著自己的私利展開。 奧派經濟學大師米塞斯早在近一百年前,就清晰地定義了美國的政治體制,這是一種干預主義政治體制,其政策主要由壓力集團決定。 川普這一舉措,一樣是壓力集團利益驅動下的產物。
這種幾十年不變的冷戰思維,本質上,還是由那幫軍火利益集團在背后搗鬼!
你以為他們真是為了國家安全?放屁!他們是為了制造緊張氣氛,為了樹立一個新的敵人,好讓他們在國內有借口搞美國人的稅收。
沒有敵人,就創造敵人!
蘇聯倒了,他們就拿恐怖主義說事;本·拉登死了,他們又把ISIS炒作成"世紀威脅";ISIS被打趴下了,現在又開始拿中國當靶子。
本質上都是煽動恐懼,都是搞意識形態對抗,凝聚所謂的"共識"。說白了,就是想把水攪渾,好讓他們這些政客和他們背后的金主們摸魚!
看看歷史就知道了,制造和夸大外部威脅,美國可是輕車熟路!
1950年代的"導彈差距"就是最好的例子。
肯尼迪在競選時大肆宣揚蘇聯的洲際導彈數量遠超美國,結果當選后不得不承認美國的優勢實際上高達17:1!
但這個謊言已經成功地刺激了軍備競賽,為軍工復合體帶來了滾滾財源。
2001年的"9·11"之后,小布什政府立即推出了"反恐戰爭"這個無限期的概念。我不是說恐怖主義不是威脅,但他們借機推出的《愛國者法案》、成立國土安全部、啟動大規模監控項目,哪個不是擴張政府權力的工具?
僅"反恐戰爭"一項,美國就花了20萬億美元!你們猜,這錢大頭進了誰的口袋?
再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那個著名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呢?
鮑威爾拿著一小瓶白粉在聯合國大會上信誓旦旦,結果打完仗翻遍整個伊拉克,連個屁都沒找到!
但是軍火商已經大賺特賺,哈里伯頓、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這些企業的股價都翻了好幾倍。
川普的口號是,不再有戰爭,但是,利益集團依然在想辦法驅動他。
這種導彈計劃,其實是軍事上的"計劃經濟",效率低下、浪費驚人是必然的!
軍事領域,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的、長期的、高科技的軍事項目,是最容易滋生"計劃經濟"弊病的!
為什么?因為缺乏市場競爭,缺乏價格信號,缺乏真正的需求約束。
反正錢是納稅人的,虧了也不心疼。項目搞得越大越好,越復雜越好,周期越長越好,這樣才能養活一大幫研究機構、承包商和官僚。
美軍的"未來戰斗系統"(FCS)項目,2003年啟動,計劃投入920億美元,要把陸軍變成高科技網絡化部隊,整合坦克、裝甲車、無人機等18個子項目。
結果呢?爛尾了!到2009年項目被叫停,花了180億美元啥也沒整出來,一分錢回報沒有!
美國國防部的采購系統已經腐爛到了骨子里。
根據美國國防部自己的內部審計,2010-2020年間,五角大樓的主要武器系統采購項目平均比初始預算超支68%,比計劃交付時間延遲超過40個月!
更離譜的是,2015-2020年間,美國軍方近75%的主要武器系統在全面生產前就沒能達到最低可靠性要求!
這種"計劃經濟"式的軍事采購,完全是把納稅人的錢當成了提款機!
而且效率低下、浪費驚人已經成為常態。
根據美國自己的統計,五角大樓1.8萬億美元的各類資產中,有高達35%是根本無法通過審計的!換句話說,每年幾千億美元的軍費里,有相當一部分壓根就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
美國現在面臨什么生死存亡的外部威脅了嗎? 我看沒有!它兩邊是大洋,鄰國一個是加拿大一個是墨西哥,哪個能打到它本土去?但它的軍費開支,比后面10個國家加起來都多! 它的軍事基地遍布全球,有超過800個海外軍事基地分布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還有5800枚核彈頭,其中1800枚隨時可以發射! 你說這樣的國家還不安全,那這個世界上還有安全的國家嗎?
2025年美國軍費開支超過了1000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總額的40%以上。
美國及其盟友的軍費占全球總額的6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還說自己面臨"嚴重威脅",需要更多軍費,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來看看美國現有的武庫:14艘戰略核潛艇,每艘能攜帶20枚導彈,每枚導彈帶14個核彈頭;450個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20艘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超過3500架戰斗機;近1000架先進無人機;反導系統、衛星網絡、網絡作戰部隊…清單可以列出一大串!
有幾個美國人會認為有海外國家對美國構成"嚴重軍事威脅"呢?
但五角大樓和政客們還是要拼命哭窮,還說預算不夠。憑什么?
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天天哭著喊著說自己不安全,還要不斷地增加軍費,搞這些勞民傷財的項目呢?答案很簡單:利益!
軍工復合體,這個詞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定義的。
那些軍火商、承包商、游說集團、以及國會里那些靠軍工企業吃飯的議員們,他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利益共同體。他們需要不斷地制造"威脅論",才能從政府那里拿到源源不斷的訂單和撥款。
根據美國公開的數據,2020-2022年期間,僅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通用動力和諾斯羅普·格魯曼這五大軍工巨頭,就在游說活動上花費了超過2.3億美元!這還只是公開的部分。
更荒唐的是什么?美國媒體揭露,這些軍工巨頭往往通過"旋轉門"機制,安排退休的將軍和高級官員進入公司擔任顧問或董事。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負責任的聯邦預算"(POGO)的研究,2010-2020年間,有超過1400名前政府和軍方高官加入了美國前五大軍工企業!
其中包括25名四星級將軍和上將,高達80%的退役四星將領最終都為軍工企業工作!
更離譜的是,看看這些軍工高管的薪酬!
2022年,洛克希德·馬丁的CEO詹姆斯·塔奇萊特的總薪酬高達2300萬美元。
波音CEO大衛·卡爾霍恩拿了2170萬美元;雷神CEO格雷戈里·海斯拿了1690萬美元!
這些人的薪水比美國總統的40萬美元年薪高出了50多倍!
這錢哪來的?不就是從美國納稅人兜里掏出來的嗎?
政府決策很多時候不是為了什么"公共利益",而是各種利益集團博弈和尋租的結果。這個所謂的"應對外部威脅"的軍費增長,說白了,就是軍工利益集團又一次成功的尋租行為,他們把手伸進了納稅人的口袋,美其名曰"為了國家安全"!
什么叫絕對安全?你能保證天上永遠不掉隕石嗎?你能保證外星人不打過來嗎?你能保證國內不出幾個神經病搞恐怖襲擊嗎? 根本不可能! 安全永遠是相對的,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如果你要追求100%的絕對安全,那意味著你要投入無限的資源,去防范一切可能的、甚至是不可能發生的風險。
這不僅在經濟上是無法承受的,在邏輯上也是荒謬的。
因為你為了追求絕對安全所付出的代價(比如犧牲經濟發展、限制個人自由),可能比那些你試圖防范的風險本身還要大!
比如說,美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超過4萬人,死于槍擊的超過4.5萬人,死于阿片類藥物過量的超過8萬人。這些都是實實在在每年奪走美國人生命的"威脅"。但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加起來,可能還不到軍費的零頭!
2022年,美國在槍支暴力預防上的聯邦支出只有2億美元,應對阿片類藥物危機的聯邦撥款只有86億美元,交通安全改善計劃只有70億美元。
這三個項目加起來還不到軍費的2%!而這三個問題每年導致的美國人死亡人數,超過了美國在所有戰爭中死亡人數的總和!
為什么?因為這些問題解決不了軍工復合體的饑渴,滿足不了政客們的政治需要!
他們寧愿把錢花在那些虛無縹緲的"外部威脅"上,也不愿意解決美國人民真正面臨的安全問題!
這幫政客和將軍們,他們嘴上喊著"為了國家萬無一失",實際上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把項目搞得更大,預算要得更多。
因為項目越大,油水就越多,權力就越大,退休后去軍火公司當顧問的機會就越多。他們才不管你納稅人為此要付出多少代價呢!
我再說一個荒謬的例子。
五角大樓有個項目叫"可信賴的人工智能",聲稱要打造"負責任的、可信賴的"軍用AI,2022年就拿了8.74億美元經費。
乍一聽挺高大上。結果呢?
美國國防創新委員會2021年的評估報告直言:這個項目"缺乏明確目標和可衡量成果"、"大部分工作都是概念性和研究性的,沒有明確的應用路徑"。這不就是明擺著燒錢嗎?
你想通過一個宏偉的計劃,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安全問題,那純粹是妄想!市場經濟之所以有活力,就是因為它允許不斷的試錯和調整。
而這種軍事上的大計劃,一旦方向錯了,或者情況變了,那造成的浪費就是驚人的!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武器裝備往往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新系統剛一投入使用,就迅速被對手找到對抗手段。你花幾千億美元搞的反導系統,人家可能花幾百億就能搞出有效的突防手段。軍備競賽從來就是個無底洞,越陷越深,最后兩敗俱傷!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把大量資源投入軍備競賽,結果蘇聯經濟崩潰了,美國也背上了巨額債務。現在歷史難道要重演嗎?
美國已經負債36萬億美元,國債占GDP的比例超過130%,這是美國歷史上的最高水平!繼續這種瘋狂的軍事開支,美國不怕重蹈蘇聯覆轍嗎?
他們現在說這個項目要花多少多少錢,你信嗎?我一個字都不信! 美國歷史上,這種由政府主導的、尤其是軍方主導的大型科技項目,有幾個是不嚴重超支、不嚴重拖期的?
拿里根時期的"星球大戰計劃"來說,當初號稱是要在外太空建立反導系統,徹底消除核威脅。聽著多牛逼!
結果呢?砸了300多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6000多億),最后啥也沒搞出來,不了了之。這些錢就這么打了水漂,誰負責?沒人負責!
有人說是戰略欺騙,為了騙蘇聯也押注太空,但是美國納稅人的錢就是花了幾百億美元,這可不是什么假的。
再看看美軍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號稱是"科幻戰艦",結果呢?
原計劃造三十二艘,最后只造了三艘,單艦成本從35億美元暴漲到75億美元,幾乎翻了一倍還多!
很多關鍵技術還不成熟,最后只能停在港口當擺設。花了總共225億美元,整出來三艘半殘的戰艦,這不是明擺著浪費納稅人的錢嗎?
更荒謬的是什么?朱姆沃爾特級的主炮系統,設計時是先進火炮系統(AGS),承諾能在幾十公里外精確打擊目標。
結果每發炮彈要花100萬美元!貴得美國海軍自己都用不起,最后整個炮彈項目被取消了。你聽說過嗎?上億美元造一門炮,結果沒有炮彈可用!
2010年,美國海軍的濱海戰斗艦項目,原計劃每艘造價2.2億美元,結果第一艘下水就花了6.7億美元,比計劃超出了200%!而且這類艦艇的可靠性極差,不斷出現故障,最后美國海軍不得不提前退役前兩艘,意味著總共13億美元打了水漂!
更離譜的是,2020年的一份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報告揭示,濱海戰斗艦在服役期間平均每天就有一個關鍵系統故障!造價暴漲但質量稀爛,這就是軍工承包商的"杰作"!
波音公司負責的KC-46加油機項目也是一例。原計劃2017年交付,結果拖到2019年;原計劃總成本為43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
交付后還發現一堆問題:加油系統故障、駕駛艙視野問題、貨物限制等,大部分至今未解決。
美國陸軍的"通用卡車替代品"(JLTV)項目是要造一種新型軍用卡車,替代悍馬。原計劃每輛造價25萬美元,結果上馬后飆升到40萬美元,現在已經漲到55萬美元一輛!陸軍原計劃采購50,000輛,現在已經削減到約35,000輛。
一輛破卡車,比一套美國中產家庭的房子還貴!按這個價格算,可以買8輛豐田坦途或福特F-150頂配皮卡!
最荒唐的可能是美國海軍的"海上防區計劃"(MDA)。這個項目1996年啟動,預算58億美元,目標是開發新一代艦艇防空系統。
結果拖了9年,花了超過100億美元,2005年宣告徹底失敗!這100多億美元就這么沒了,誰負責?沒人負責!
更可笑的是,這些慘痛的失敗,五角大樓一點都沒汲取教訓。
2019年,川普政府又提出了"太空軍"計劃,聲稱要在太空建立優勢。從那以后,這個全新軍種已經拿到了超過400億美元的撥款。
干了什么?除了設計制服、寫歌,發射幾顆衛星外,一點實質性的工作都看不到!
現在川普又要花近兩千億美元搞太空計劃,結果會是什么呢?
這些血淋淋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任何一個由政府主導的、缺乏市場約束和競爭壓力的"大計劃",都不可避免地會陷入的怪圈。
最后,這個項目要么爛尾,要么花費可能三五千億美元,要么搞出來,根本沒有什么用。
太空上能防幾顆導彈?防洲際核彈嗎?誰敢向美國扔洲際核彈呢?
而且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低效率、高成本、長周期、易腐敗,這就是政府主導的大型軍工項目的典型特征!
政府是最沒有效率的組織,計劃是最不可靠的路徑,而利益集團的尋租行為是損害社會福祉的最大禍害之一。
2019年,五角大樓的首席數據官邁克爾·康拉森就公開表示:"我們花了超過4000億美元的IT預算,結果卻幾乎沒有任何可度量的回報。"
在2021年的一次聽證會上,前空軍參謀長查爾斯·Q·布朗坦承:"我們的獲取系統速度太慢,成本太高,對變化的響應太遲鈍。"
美國人民,以及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珍惜自由的人民,都應該警惕這種打著"國家安全"旗號,實際上卻在煽動對抗、浪費資源、喂肥利益集團的危險游戲。
否則,美國人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最終都會被這些"愛國賊"們,以各種崇高的名義,揮霍一空,變成軍工利益集團們的私人飛機、游艇,豪宅,甚至把美國人拖入災難的深淵。
歷史上美國保守黨都有這個特點,打著小政府的名義上臺,結果政府支出一點也不減,政府債務還不停上升,軍費上更是節節上升。
說白一點,沒有米萊式那種徹底的改革,是難以擺脫干預主義體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