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2025年5月13日起,愛奇藝面向院線新片正式開放分賬合作模式。未來上映首日至上線首播窗口期不超過90天的院線新片,均可選擇分賬模式上線愛奇藝。
上線后,片方可根據影片表現選擇獨家或非獨家合作,獨家影片分賬收益與會員有效觀看時長掛鉤,階梯式單價1元/小時至3元/小時,非獨家影片分賬單價則為1元/小時,分賬周期均為180天,與去年10月開始執行的網絡電影階梯分賬模式相同。
此次開放的分賬模式可以為院線電影提供流媒版權買斷之外又一個新的網絡發行增收渠道;而對于愛奇藝,在增加平臺院線內容儲備的同時,也可以借此機會降低一定的電影版權采購成本,依靠分賬模式與片方共擔風險。
不過犀牛君更關心的是,這買賣對于片方究竟劃不劃算?而理論上會受到沖擊的院線影院,又該當如何?
給片方算算賬
不如先回到院線電影流媒體版權買賣市場。
據犀牛君了解,國內院線電影現行流媒體版權采購模式為一口價買斷或階梯保底采購模式。
一口價買斷比較好理解,階梯保底則涉及到一定對賭性質,平臺方將對項目預估票房進行保底報價,最終按照實際成績調整版權結算金額。
通常1億票房及以下的部分流媒體版權采購費用為票房金額的10%,超出1億票房以上的部分每億票房對應比例為4%。即一部平臺保底2億票房的院線電影流媒采購金額為1000萬+400萬=1400萬,若實際票房超過2億,則需要平臺按比例補全超出部分,實際票房低于2億則平臺虧損。
另外,根據不同的電影類型、票房成績,采購標準也會有變化。
例如春節檔、暑期檔的超頭部項目,平臺會適當抬升采購費用,總價一般不超過5000萬;而像愛情片、動畫片這種非視頻平臺主流觀眾喜好的“小眾”類型,或是票房在500萬以下的腰尾部項目,版權采購第一階梯報價可能會下調至票房8%甚至更低。當然,還會有一定數量票房更低的純尾部項目,即便是二輪放映的長視頻平臺也不愿接盤。
在賣出流媒體版權前,片方一般會參考幾家平臺的報價選擇合適的合作方。那么這次新發布的分賬網播,值得成為一個備選項嗎?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
這次愛奇藝的院線電影分賬模式與平臺現行的網絡電影分賬模式完全一致,既然同為視頻平臺網播,我們不如就拿網絡電影分賬成績來對標。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在去年10月施行現有分賬標準以來,愛奇藝獨播網絡電影共有3部分賬破千萬影片,分別為2282.6萬票房的《保鏢》、1545.7萬元的《熱血燃燒》以及1013萬元的《鹽湖計劃》。
不太嚴謹地換算一下,表現最好影片的約2300萬分賬票房,收入相當于一部約5億元票房的院線電影流媒版權采購價(1*10%+4*4%)。1500萬左右網播分賬票房項目則對應院線約2億出頭票房影片(1*10%+1*4%),1000萬網播分賬項目可對標1億票房影片的采購價。
假定約2300萬分賬是目前分賬模式的產出上限,那么對于院線票房超5億的頭部項目來說,按照原保底買斷制網絡發行收益一定更高;對于1億-5億票房的項目來說,分賬網播有一定概率拉平收益,但考慮到如今網絡電影市場觀眾流失之快、爆款率之低,新模式風險也不低。
而對于票房不足1億的,特別是那些可能幾百萬甚至更低票房的尾部影片來說,新模式的確有可能為片方帶來超預期的收益。
綜上,這一商業模式更利好腰尾部影片。
不過想要逆襲,還要考慮另一個問題——網絡院線電影觀眾到底想看什么電影?還是以上述三部破千萬網絡電影為例,影片類型分別是動作犯罪、警匪以及喜劇,均為網絡電影主流題材。
以今年院線市場為例,我們把篩選區間放在5000萬元票房以下的腰尾部項目,可以看到高頻次出現的有犯罪片、喜劇片、小IP動畫片、文藝片以及愛情片幾種類型。
首先排除長視頻平臺采購電影版權最“頭疼的”愛情片和動畫片,再把很挑受眾的文藝片身上標個問號,這么算下來,其實也就只有犯罪片和喜劇片內容最對口。
大膽開麥,對于新出的分賬賣片模式,既不愁版權費又不想縮短窗口期的大片就不要來浪費時間了,中等體量項目也可以暫且觀望,建議這兩類題材腰尾部影片先打頭陣。
院線不怕“背刺”?
愛奇藝這一招,相當于把一部分院線新片直接轉化為普通網絡電影上線。對于許多片方來說,多條發行渠道、多個選擇總歸是件好事。只不過片方可以算一筆賬決定合作模式,最苦的院線影院卻只能被動接受這一切。
猶記得當年Netflix便因為《羅馬》《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等頭部項目打破傳統窗口期而遭到好萊塢院線廣泛抵制,而2020年西瓜視頻拿下《囧媽》免費網播更招致全國院線罵聲和對導演的抵制。
不過這一次,從近幾天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來看,愛奇藝的舉動似乎并沒有引起國內院線的負面情緒。或者倒不如說,已經久居冰窟的院線已經無暇顧及這點新動作。
從春節檔至今,票房最高的不過是五一檔《水餃皇后》的3.4億元。頭部項目都沒有,即便接下來會因為院線電影網絡分賬而加速流失一些千萬、百萬票房級別項目,仍不足以院線警惕長視頻平臺來搶“回鍋飯”。
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磨合以及整個市場環境的變遷,如今院線電影窗口期縮短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去年黃曉明主演的《戴假發的人》從院線上映到網絡上線僅隔了7天,類似的短窗口期項目更不在少數。賣座項目一定不會早早離開院線,而腰尾部項目早幾天、晚幾天網播,對如今的院線而言已經無足輕重。
假設愛奇藝院線電影分賬真能讓一些項目逆天改命,未來引得更多賣座項目早早轉網,我們相信,真有那一天,院線還是會拿出對待《囧媽》那時的尖銳態度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