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道】近日,新冠相關話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隨著一些網友報告出現咳嗽、嗓子疼等癥狀,以及歌手陳奕迅因感染新冠登上熱搜,不少人擔憂新冠疫情是否再次抬頭。對此,國家衛健委在5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權威回應。
疾病臨床嚴重性并未發生明顯變化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今年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和云南)檢測陽性率高于北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陽性率上升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趨緩。
其中,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率從7.5%上升至16.2%,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率也從3.3%增加至6.3%。
此外,在第18周呼吸道樣本主要病原體核酸檢測陽性率方面,新冠病毒在南方省份與北方省份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均排在首位,在15-59歲人群、60歲及以上人群兩個年齡組中,新冠病毒陽性率在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也排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反彈并非突如其來的新疫情,而是新冠病毒感染常規流行節奏中的一次小高峰。數據顯示,本輪小高峰的陽性率尚未達到去年21.1%的峰值,且中國疾控中心預計4至5月的疫情波動不會超過2024年夏季,引發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較低。
重癥高風險人群應如何防御?
面對新冠“抬頭”趨勢,多位專家給出了專業解讀與防護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在廣州接受采訪時指出,這一輪新冠感染整體上可防可控,公眾無需恐慌。他提醒,特別是65歲以上或有基礎病的高危人群,更應加強防護,一旦確診應及早用藥干預,避免病情進展成重癥。
這一輪新冠病毒流行形勢會怎么變化?鐘南山預測,目前仍處在爬坡階段,預計6月底前結束流行,持續6至8周時間。他認為,流行毒株XDV傳染性還是強的,但是它的致病力相對較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張福杰教授建議,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屬于新冠重癥高風險人群,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盡早進行新冠病毒篩查,并在確診后第一時間就醫干預,以降低重癥和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安志杰在發布會上介紹,近期部分國家和地區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趨勢,但疾病的臨床嚴重性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建議大家采取措施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當前出國旅行較多,應當合理安排時間,提前了解并注意目的地疫情流行情況,長途旅行在封閉的交通工具內,建議佩戴口罩,老年人做好個人防護。
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在5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了以下幾方面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措施。
一是合理安排出行。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出國旅行較多,公眾應合理安排時間,提前了解并注意目的地疫情流行情況。長途旅行中,特別是在封閉的交通工具內,建議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個人防護。
二是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公眾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多通風。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用不潔凈的手觸摸眼、鼻、口等部位。
三是低齡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弱人群,建議接種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疫苗,以增強自身免疫力。
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建議,家人要及時關注低齡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弱人群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及時就診就醫,以便盡早發現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