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日,四川省廣元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聯合疼痛科,運用高頻噴射通氣+硬質支氣管鏡+冷凍治療術,成功救治一例誤吸枇杷籽導致氣道梗阻患者。
從患者氣道中取出的枇杷仁
近期,枇杷成熟上市,不少市民爭先嘗鮮。可對于今年58歲的劍閣縣木馬鎮市民李女士來說,這次品嘗枇杷的經歷,是一場尷尬又危險的回憶。
5月11日下午9時左右,李女士品嘗自家種植的枇杷時,突發一場大風,發生咳嗽,不小心將嘴中的枇杷籽嗆入支氣管,隨即出現喘息、胸悶、呼吸困難,前往劍閣縣某醫院就診。由于枇杷籽大而光滑,取出難度大,未能及時將支氣管內異物取出,于5月12日下午急診轉到廣元市第三人民醫院尋求進一步治療。
圖像顯示枇杷籽導致氣道梗阻位置和術前、術后情況
“患者入院時已出現Ⅰ型呼吸衰竭,氧飽和度一度降至80%,生命體征極不穩定。”廣元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紅梅接診后,立即安排相關輔助檢查,經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右中間支氣管異物。
面對危急病情,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黃斌邀請疼痛科會診,制定精準麻醉方案及內鏡介入治療方案。5月13日上午,在全麻肌松下,黃斌快速置入12號硬質支氣管鏡,硬鏡置入后疼痛科主任醫師喬自璽應用Twinstream高頻噴射通氣技術維持氧合,術中見枇杷籽嵌頓阻塞在右中間支氣管,管壁充血腫脹明顯。使用異物鉗松動異物后,再將冷凍探頭冷凍并粘附枇杷籽后成功完整取出直徑約1.3cm的枇杷核,及時解除患者氣道梗阻,患者血氧立即恢復正常。5月17日,經過系統治療后,患者胸悶、喘息、呼吸困難快速改善,康復出院。
“高頻噴射通氣(HFJV)是一種采用高壓氣源通過細小噴針將氣體以極高頻率(通常≥100次/分鐘)噴入氣道的新型機械通氣技術,其核心原理基于文丘里效應,在噴射氣流帶動下卷吸周圍空氣形成有效潮氣量(通常為1-5ml/kg),實現低氣道壓、高頻率的通氣模式。”喬自璽介紹,高頻通氣應用于氣道介入治療中,在硬質支氣管鏡操作時保持開放氣道,利于異物取出、支架置入、腫瘤切除等操作,避免操作過程中漏氣,維持術中氧合穩定。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臨床常見的急癥,異物可存留在喉咽腔、喉腔、氣管和支氣管內,引起聲嘶、呼吸困難等。像李女士這種情況是比較危險的,因為異物隨時可能上至聲門引起呼吸困難或窒息。”黃斌提醒廣大市民,枇杷好吃,但枇杷仁圓滑,應小心“硬核”。當遇到異物卡喉的問題時,請務必遵循“早識別、禁飲食、快就診”的原則,及時就醫才是最安全可靠的選擇。(肖堂書 李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