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刀頭鈣片取出了
吃飯時一顆枇杷核誤入氣管、
種牙時螺絲刀頭滑進氣道、
吞服的鈣片卡在支氣管……
這些聽起來令人心驚的場景
真實發生在患者身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團隊日前接連接診多例氣道異物患者,幫助患者取出異物,脫離危險。這些案例也為公眾敲響警鐘,氣道異物危險重重,日常進食、生活細節需格外留意。
七旬老人枇杷核卡喉九天
眼下正是枇杷大量上市的季節,酸甜可口的枇杷雖然美味,但吃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
5月21日早上,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胸腔介入團隊從一位來自江西老年患者的肺里,取出一顆卡頓了整整9天之久的枇杷核。該患者本身罹患慢阻肺、擴心病等嚴重基礎疾病,這場“取核手術”可謂是危機四伏。
70歲的張大爺聊起這件事表示“后怕不已”:本來開開心心吃著枇杷,沒想到差點一口氣回不過神!可以想象,平時喝水嗆到都難受,何況是這么大個的核!
原來他吞枇杷時,枇杷核“走錯路”,直接滑進右肺中間支氣管。當地醫院因擔心患者身體條件太差,醫生不敢冒險做“取核手術”。家人連夜帶著患者趕到上海,瑞金呼吸科胸腔介入團隊周劍平醫生迅速開通綠色通道,充分完善術前準備,在麻醉科吳靜醫生的全麻支持下,周劍平醫生和嚴天驪護士用時5分鐘便將大約1.5厘米的枇杷核完整取出!
多例異物“入侵”氣道
不僅是枇杷核,各類異物都可能成為威脅生命的“隱形殺手”。63歲的黃老伯在種牙過程中,3毫米長的種植牙螺絲刀頭突然滑進氣管,扎進右下肺且周圍滲血。周劍平、朱海星醫生及陳淑婷護士,通過氣管鏡在20分鐘內將其完好取出。
次日清晨,65歲的陳女士吞服鈣片時,藥片卡進右主支氣管,且遇水膨脹粘在氣管壁。周劍平醫生和胡韻護士,利用特殊工具,最終成功取出已膨脹的鈣片。嘉定院區接診了誤吸核桃仁的患者,李勇醫生及北院內鏡團隊采用“抓娃娃”式網籃和負壓吸引等方式,清理散落在支氣管內的核桃碎塊,化解危機。
這些高危場景需警惕
為何食物等異物會“走錯門”?人體喉嚨處有兩條通道,食道通胃、氣管通肺,二者在嗓子眼處分叉,由會厭控制食物走向。正常吞咽時,會厭會蓋住氣管口。但邊吃邊說話、大笑,或老人吞咽功能退化,都可能導致會厭來不及閉合,食物進入氣管。
周劍平指出,假牙松動的老人、含著玩具跑跳的孩子、吃飯時說笑者以及醉酒后嘔吐誤吸人群,尤其容易發生氣道異物情況。從假牙、魚刺到紐扣電池,曾被取出的異物五花八門。即便被異物嗆到后當時無明顯不適,也不能掉以輕心,異物長期滯留會刺激氣管生長肉芽,嚴重可致氣管堵塞。
把好“入口關”是關鍵
面對氣道異物,正確應對十分重要。瑞金呼吸科主任李慶云教授強調,異物卡喉后切勿拍背,以免異物墜入更深部位;應立即停止進食,身體前傾;撥打120時務必說明“氣道異物”情況;同時,切勿嘗試吞飯團、喝醋等無效甚至有害的土方法。
“氣道異物病情變化迅速,團隊需時刻待命。”李慶云教授說,預防才是重中之重。公眾日常應做到專心吃飯、扣緊假牙,避免讓孩子接觸細小零件,從源頭減少氣道異物風險,守護生命安全。
新民晚報
記者:左妍
通訊員:李東
編輯:唐夢葭
編審:戴慧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