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4天沒有收到中方的邀請函,特朗普又計劃對華加稅施壓,對此美國業內一片反對聲,核心盟友也表示不會跟隨美國的舉動,這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在結束中東行后,特朗普在返美途中就主動喊話中國,聲稱只要中方發出邀請,他就會飛抵北京進行訪問。但在另一邊,特朗普政府又施壓多國,要求不得使用華為的AI芯片,這顯然是想圍堵中國半導體行業,可見美國對緩和中美關系毫無誠意。因此,特朗普喊話過去了4天,中方依然是“已讀不回”。這個情況,讓特朗普顏面無光,因此他又想要通過“報復”中國,來展示自己的“強硬”。據觀察者網報道,特朗普政府在日前的公開聽證會上表示,將對中國的起重機加征100%的關稅,挑起第二輪“對華關稅戰”。
同時,G7集團財長會議在加拿大舉行,美媒在會前發出“提醒”,表示特朗普依然“歡迎”盟友“擺脫”中國供應鏈,換取美國的關稅減免。美國財長貝森特則聲稱,如果貿易伙伴“缺乏誠意”,那么特朗普政府就會恢復對他們的高額關稅。然而,對美國的“軟硬兼施”,除了美國外的G6國家態度很堅定,在會議上明確告訴貝森特,他們不會跟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施加經濟壓力。
而在另一邊,德國新任外長瓦德富爾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電話會談,明確表示對華關系對德國至關重要,還強調德方始終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希望能成為中國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要知道,現任德國總理默茨一直被視為“對華強硬派”,尤其是他在上臺后的首次演講中,公開提到要大力推動所謂“去風險化戰略”,聲稱要減少對華經貿依賴。然而,中德去年貿易總額已經達到2470億歐元,而且很多德國企業無視柏林當局的要求,持續增加對華投資,比如寶馬、奔馳、大眾、巴斯夫等企業,都擴大了在華發展。因此,即便默茨擺出強硬姿態,但在經貿等方面,他也需要回到務實的角度,與中國強化合作。
有分析指出,從特朗普的舉動看,他很明顯想要采取“邊打邊談”的模式,通過加稅等手段“虛空造牌”,增加后續與中國談判的籌碼,可見其“霸權”本色毫無改變。而且,特朗普想要訪華,不僅要釋放足夠的誠意,而且還需要為中美領導人會晤做好準備。但現在,特朗普一句輕飄飄的“我愿意來中國”,似乎他覺得只要自己一聲令下,中方就會送上邀請函,這凸顯了他骨子里的“傲慢”。中方此前就明確表示,中美必須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但特朗普顯然沒有聽進去,如果他覺得單方面就能決定中美領導人會晤,極限施壓就會讓中國讓步,那么他再等多久也沒有結果。
而美國的盟友們拒絕特朗普政府的要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方面,特朗普又要盟友們參與“遏華”政策,但又不取消他們的高額關稅,沒有人會響應這種“既要又要”的“指示”;另一方面,即便是美國自己,也在與中國的博弈中退讓了,沒有硬剛下去。而且,特朗普近日還要求美國零售巨頭不得因為關稅而漲價,自己來承擔這個成本。顯然,特朗普也清楚,美國現在的情況不樂觀。看到這一點,G6國家更不會答應美國的要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