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廣播里反復說下周有倒春寒,春分剛過正是育苗關鍵時候。村里王大爺早早就把塑料布囤好了,他說“清明怕霜,谷雨花怕”,老輩人傳下來的道理沒錯。
可現在種地不光靠經驗,農技站上周剛發了小冊子,說低溫前要給麥田澆防凍水。東北那邊更得注意,大豆剛出苗經不起霜凍,得趕緊準備秸稈覆蓋。南方種水稻的老張犯了難,育秧棚的鋼架能不能扛住降溫,夜里要不要多蓋層草簾?
我親眼見過前年倒春寒把果樹花凍壞,那年蘋果收成少了一半,農戶們心疼得直嘆氣。有人覺得土辦法夠用,可年輕人說無人機噴防凍劑更省時,到底哪種更有效?農技員老李說得在理,傳統方法打底,科學手段跟上,好比兩條腿走路才穩當。
河北的小麥產區這幾天熱鬧,鄉里組織人挨家挨戶講寒潮應對,村口大喇叭循環播。咱種地人最怕天氣搗亂,可提前準備就能少遭罪,就像老話說的“人勤地不懶”。聽說鄰縣有戶人家沒及時防霜,剛露頭的玉米苗凍蔫了,現在正著急補苗呢。
這倒春寒每年都來,可應對辦法越來越多,關鍵是別偷懶別大意。
我個人覺得,把老經驗和新技術結合起來,種地才能更有底氣。北方大棚種植戶得檢查薄膜,裂縫趕緊補,增溫塊提前擺在邊角位置。南方露地蔬菜要挖排水溝,怕低溫加上積水,根爛了就難救了。
村里的合作社這兩天在調運有機肥,說低溫后追肥能幫作物緩過來。還有那天氣預報,現在手機上隨時能看,比過去等廣播方便多了,得學會用。
可有些老人還是習慣看云識天氣,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法子在小范圍還挺準。咱不能否定老輩人的智慧,但是科學方法能補短板,兩者結合才是好辦法。
你說要是遇到持續低溫,單靠覆蓋地膜夠不夠?
是不是得配合其他措施?
這時候就得聽農技專家的,他們走村串戶看地塊,給出的建議更實在。
去年我們村按專家說的做,凍害損失減少了三成,實實在在的效果看得見。
現在離倒春寒還有三天,正是行動的時候,別等凍壞了再后悔。大棚戶趕緊加固骨架,露天作物該覆膜的覆膜,種子和肥料提前備齊。
要是拿不準怎么做,鎮上農技站電話24小時開著,隨時能問個明白。
種地就是和天氣賽跑,提前動手準備足,到時候心里才不慌。這場倒春寒是考驗,也是提醒咱,種地得把天時地利人和都顧上。
記住了,農業靠天吃飯,但也得靠人爭氣,提前預防比啥都強。
關注網易號,后續還有更多天氣應對妙招,幫咱種地人少操心。
只要咱肯琢磨肯動手,再難的天氣也能挺過去,收成有保障比啥都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