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之前政策規定,2025年定向招生比例為85%!
也就是說一中、二中、湯溪、艾青中學會拿出85%進行分配。
但是,但是,我發現今年定向招生的比例并沒有按照之前政策走,還是定調了75%!
挺有意思的,今年本來民轉公過渡期結束要劃學區,依舊沒有劃,這次分配生的比例也還是回到了24年的政策。
一切還是沒有變,按照24年的政策走!
我給大家解讀一下分配生的政策,剩下的25%怎么招?要不要轉到農村初中去讀……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名額分配生”。
“名額分配生”通俗講,就是“保送生2.0版”,相對于原先的“保送生1.0”,招生過程有了些許調整,即由“初中推薦+高中測試”,改為“初中推薦+中考 ”。
具體步驟是:
1.高中學校根據初中學校情況按一定比例給予分配名額;
2.初中學校制定名額分配推薦評價方案;
3.初中學校確定推薦名額;
4.學生參加中考;
5.高中學校針對這批名額分配生進行單獨劃線錄取。
舉一個例子,金華一中2024年面向市區的招生人數689人。
按照75%“名額分配生”比例,分配生人數可以達到516名左右,通過中考升學的人數預計為招生人數2.5成,大概為173左右的人數。
如果2025年,按照85%以上分配生比例推算,金華一中剩余中考入學的名額僅100名左右。
面對往年市區報考接近1.3萬人數,真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錄取規則的改變,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教育資源分配更均衡了。
正如部分家長所言,“其他城區初中”“農村初中”能被四所優質高中錄取的學生數可能將有所增加。
反之金華四中、金華五中、南苑中學等學校可能會有所減少,但這種變化不是顛覆性的,是在歷年漸進式改革基礎上的更進一步,不必過度解讀。
最大的影響就是,對市區各普通高中學校的生源結構和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因為進入金一中的機會增加了!
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大背景下,家長們的擇校焦慮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緩解。
分配生新政策出臺后,部分家長反而提出了反向擇校的觀點,比如網絡上所謂“強小菜中”的說法,認為將孩子轉到一般的初中就讀,可能更有機會考入優質高中。
應該說,國家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就是要讓城鄉每個孩子都享有優質教育的機會,這是社會發展趨勢。
但需要提醒的是,金華市區優質高中分配生的分配方式,是根據當年優質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計劃數,按照本學年金華市區各初中在籍讀滿三年并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即“中考”)的考生人數為依據,按比例分配到每所初中學校。
也就是說,中途轉學的學生,是不享受分配生政策待遇的,這點需要家長了解。
盡管短期看名校的引領作用依然存在,但隨著金華持續實施小學初中強校工程,教育資源配置將日趨優質、均衡,家長們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擇校問題,建議根據居住地點、孩子特點、學校特色、家庭情況等綜合因素考量。
而且金華市教育局發布2024年金華教育民生實事,其中就包括實施普通高中擴容增量計劃,新增優質普通高中學位供給1000個以上。
這意味著,大家上優質高中的機會將增加。
近幾年,金華市區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已經有所擴容,比如金華一中,2020年普通批招生計劃為655人,2021年為675人,2022年為695人,2023年為710人,2024年730人,2025年730人,每年都有所增加。
總之:
- “名額分配生”增加,孩子想要通過裸考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了。
- 對成績優秀的孩子來說,想讀重高的話,爭取名額分配生肯定比中考更穩當。
- 部分家長已經打起了小算盤:相比那些高手云集的熱門初中,以后在普通初中爭取分配生把握或許會更大。
- 在應屆學生人數多的學校獲得分配生名額的機會,將大于學生人數少的學校。(目前,公辦初中人數多于民辦初中)
不過從今年金華學區房熱度來看,金華家長們似乎已經躺平了?
很多家長都意識到現在社會真的卷不動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金華的教育政策一直都沒能打垮金華學區房的價值,反而是家長躺平式教育給學區房給予暴擊。
當現在家長躺平后,誰還愿意花錢去買學區房呢?
所以一個建議:2025年手上還有老破小學區房的,用完馬上就賣了吧,它所剩的價值真的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