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吹哨,街道報到,接訴即辦
作者 | 本報記者 康麗
周書賢
“有困難,找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
這句話在如今的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教育界很管用。
今年4月,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芳和校區門外道路的路燈設施老化,學生放學時只能摸黑行走,怎么辦?街道馬上召開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訂了“點亮回家路”路燈改造工作方案。短短10天后為該路段加裝4盞LED路燈,師生和居民的夜間出行難題終于解決。
教育從來不是一座孤島。在廣州市荔灣區,一場以街道為核心的“教育協同革命”正在悄然發生。面對校園安全、困境兒童幫扶、心理健康教育等復雜教育議題,荔灣區創新構建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以“教育吹哨,街道報到,接訴即辦”的模式,打破部門壁壘,整合社會資源,探索出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的全新路徑。
街道聯合西關實驗小學現場查看兒童友好文化長廊項目地點
從“單兵作戰”到“協同共治”
每個上學日,走在彩虹步道上,目送兩個孩子進入廣州市真光中學附屬坑口小學,是家長陳梁最幸福的時刻。
但在一年多之前,送孩子上學是陳梁最頭痛的問題。廣州市真光中學附屬坑口小學門外的200米道路是學校和一所幼兒園的入口,也是附近小區停車場的出口,人車搶道,年久失修,坑洼遍地,雨天一踩一腳泥,接送的家長每每怨聲載道。
讓陳梁沒想到的是,2023年11月,接到問題反應后,沖口街道馬上召開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安裝安全護欄,修復破損路面,以“一米高度”視角用彩色油漆進行裝飾,增強了步道的標識性和趣味性,形成了現在的“彩虹步道”。
“雖然只有短短幾百米,但孩子們可喜歡‘彩虹步道’了。”陳梁告訴記者。
“彩虹步道”事件在荔灣區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開心的不僅是家長,許多教育人的內心也是既欣喜又激動。
2023年9月8日,荔灣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建立各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以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總召集人,黨工委副書記為副召集人,轄內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市場監管所所長、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等為聯席會議成員,定期收集轄內學校需要協調的問題,定期召開工作例會,逐個推動解決。
“以前,教育是九龍治水,誰都能說幾句但誰都不管,但現在有了這個機制,讓問題在一線發現、一線化解。當然‘屬地管理’不是街道包攬一切,而是發揮其基層聯動作用,以街道黨工委為紐帶,橫向聯動教育、公安、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縱向銜接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高效協同的‘大教育’工作格局?!崩鬄硡^教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聯席會議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還會提交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解決。
更重要的是,為了激發街道參與教育工作的動力,區委、區政府督查室會定期督查督辦、跟蹤問效。
街道聯合轄區學校開展國慶大型活動
從“物理結合”到“化學反應”
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啟動了,到底怎么落地?這個全新事物對荔灣區22個街道負責人都是難題。
“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怎么辦,就是把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門的人都招呼來,讓大家列個問題清單。”荔灣區海龍街道黨工委書記齊俊橋坦言,有人不理解,認為這就是教育部門的事,聯席會議就是“增加負擔”。
“街道是國家政權的神經末梢,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街道就得保安全、保底限、保民生?!饼R俊橋的話讓懷疑者和猶豫者吃了“定心丸”。
海龍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城中村面積較大,學校門口偶爾會有社會人員徘徊滋事,在街道的協調下,村里專門派民兵穿上迷彩服在學校門口定期巡邏,學生和家長都安心了不少。
與海龍街道不同的是,位于市中心的龍津街道總面積雖然只有0.528平方公里,但下轄街巷近200條,轄區內學校都在內街內巷,空間狹小,面積受限,環境安全更是困擾大家的難題。
“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的設立,讓我們看到了區委、區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關注和決心?!饼埥蚪值傈h工委書記萬蓉蕾告訴記者,街道充分利用區域“微改造”項目和危房改造經費,在學校周邊空間打造兒童社區活動場所,增設了家長等候區域、社區風雨廊等配套設施,將兒童友好元素融入社區整體環境改造建設。
“街道是家校社協同育人同心圓的‘圓心’,要發揮好各方力量,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蓖瑯右彩莾蓚€孩子媽媽的萬蓉蕾說。
這樣的重視同樣體現在荔灣區其它街道,校園安全、項目施工、食品安全、交通疏導、環境綜合整治……這些小事看似瑣碎,但因為“接訴即辦”溫暖了家長和群眾的心。
“教育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就應該發揮街道牽頭抓總的作用?!睕_口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敏軍對此深有感觸,她所在的街道不僅為廣州市真光中學附屬坑口小學鋪設了“最美上學道”,還尤其關注困境兒童。
學生小潘今年8歲,父母都有智力殘疾,由奶奶撫養。去年4月,小潘出現情緒冷漠、社交退縮、厭學等現象,沖口街道牽頭,安排居委會工作人員和社工定期進行探訪,陪同孩子就醫;對接區婦聯安排心理老師上門疏導,開展愛心媽媽結對行動與其結對;與學校合力,深挖厭學根源,調整教學策略,適度放寬要求。去年9月,小潘多次流露出轉學的意愿,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研究教育政策,協助學校辦理了小潘的轉學手續。目前,小潘已融入新學校環境、積極主動社交,不僅能按時上學,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每一個街道都有幾個“小潘”,如何幫助這樣的孩子走出困境,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啟動“全鏈條救助”:民政部門落實低保、衛健系統送醫治療、學校提供心理輔導。這種“兜底式”幫扶模式已惠及全區上百名困境兒童,真正實現“救助不漏一人,關愛不差一步”。
“孩子的事情不是一個部門、一個科室的事,是大事,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眲⒚糗妱忧榈卣f,現在自己開展工作都有了“教育思維”,總想著為教育做點什么。
從“機制創新”到“體系重構”
清晨6點30分,荔灣區逢源街道西關古巷,老店的美味腸粉出爐,逢源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東也開啟了自己的晨跑。最近兩年,他晨跑的內容多了一項——看看校門口安全。
“讓教育人安心做教育的事情,其他工作讓我們街道做。”陳東這兩年圍繞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做了不少事情。尤其是逢源街道地處老城區,有270多條街巷、100多條麻石路,校園周邊擺攤設點的情況屢見不鮮。但他硬是一一啃下了這些硬骨頭。
隨著荔灣區校園安全、環境治理等問題的不斷解決,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會不會有一天沒有“用武之地”?
面對記者的疑問,陳東的答案是——“主動作為,大有可為”。
一次走進地處西關古巷的樂賢坊小學的調研,讓陳東有了新的想法:學生做了那么多精彩的手工,為什么不舉辦一次中小學創意作品大賽?說干就干,逢源街道立刻籌備街道少年兒童文化創意作品展,將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通過街道善城暖屋(慈善超市)義賣,傳遞愛心和溫暖,并以善城暖屋(慈善超市)作為少年兒童思政教育基地,與轄內各中小學校、幼兒園簽約共建,真正實現了“街、校、社”三方互育共建。
“以后我們還要舉辦更多的書法大賽、繪畫大賽,給孩子更多展示的舞臺,發揮更大的輻射功能,實現轄區各類教育資源互融互通,打造街校協同教育共同體,真正達到1+1+1>3的效果。”陳東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今年1月15日,在海龍街道的推動下,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海北學校在校門口專門建了西關書房,引入荔灣區圖書館藏書3000冊,分別開設居民通道和師生通道,在使用時間上予以區分,讓書香浸潤更多家庭,讓知識真正“觸手可及”。
毫無疑問,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街道的工作量,但陳東卻樂在其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每一個家庭都是社區的一個單元,為教育工作不是負擔,未來我們逢源街要做‘教育強街’的示范”。
“這是雙向奔赴的機制?!饼R俊橋言辭懇切。
荔灣區不僅關注孩子物質層面的安全,更關注精神層面的安全。針對備受關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荔灣區依托街道統籌優勢,建立了“心理篩查—分級干預—跟蹤服務”全鏈條體系,整合學校心理輔導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工站等資源,開展青少年心理問題聯防聯控。通過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進社區”項目,組織專家開展家長心理課堂,提升家庭心理疏導能力。
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海北學校師生在西關書房共讀
因為有了協同發力,現在的荔灣區推出了家庭教育4.0版,即“為家庭成員賦能,為孩子成長護航”的“荔家美4+N”工程。其中“4”即四路共建:走穩家庭教育實踐之路,走新學校教育賦能之路,走寬社會協作共建之路,走實政府引領護航之路;“N”即多部門共建、多渠道共育,目標仍是為了提高協同育人的科學化、常態化和制度化。
“未來我們將加大部門的協同力度,積極推動交通、城管、水務、住建等部門參與到教育工作中來,擴大聯席會議‘朋友圈’?!崩鬄硡^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教育部門在接受街道幫助的同時,也需要利用自身資源服務好屬地街道,構建起學校與街道緊密銜接的紐帶,讓街道真正把學校的事務當成自己的事務。
街道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改變的不僅僅是街道、學校、家庭,它打破了部門壁壘,推動“教聯體”在基層落地見效,體現了社會協同力,形成了具有示范意義的實踐路徑。
“未來,我們想讓聯席會議機制從‘應急響應型’轉向‘綜合治理型’,整合教育資源,培育‘教育治理共同體’意識,讓更多人成為教育生態的建設者?!崩鬄硡^教育局負責人說。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