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5年靠買飛機延誤險獲賠近300萬,是鉆漏洞還是犯罪?…
最近,一則“女子利用天氣預報頻繁買飛機延誤險,5年買中900多次,獲賠近300萬”的消息在網絡上掀起了驚濤駭浪,引發(fā)了大眾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畢竟,300萬是一筆巨款,而她竟能通過購買飛機延誤險獲取如此高額的收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據悉,這位女子自2015年開啟了她長達5年的“買險之路”。在這5年期間,她頻繁購買飛機延誤險,令人驚嘆的是,她成功買中了900多次。平均下來,一年差不多買中180多次,一個月就有15次左右。飛機延誤雖說并非罕見之事,但能如此高頻率地準確“押中”,實在是超乎常人的想象。隨著成功獲賠次數的增多,她的賠償金額也水漲船高,前前后后加起來將近300萬。許多人辛苦工作一輩子都難以賺到這么多錢,而她卻憑借買飛機延誤險,在短短5年時間里將這筆巨款收入囊中。
當警方找到她并將其抓獲時,她卻表現(xiàn)得十分淡定,堅稱自己的行為符合保險理賠要求。在她看來,自己嚴格按照保險規(guī)則操作,每次購買延誤險都是真實交易,航班延誤也是客觀事實,只是自己運氣好,多次“押中”,怎么就成了違法犯罪呢?
在保險行業(yè),理賠有著嚴格的規(guī)則。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其運營需要成本,也需要盈利。每一份保險產品的定價,都是精算師綜合航班正常率、歷史延誤數據等各種因素計算出來的。正常情況下,理賠是對真正遭遇意外情況的投保人的保障和補償。
但像這位女子這樣,頻繁且高概率地獲得理賠,無疑打破了保險行業(yè)原本的平衡。保險公司在設計延誤險時,肯定沒料到會有人能如此精準地“拿捏”航班延誤情況,這就如同游戲中有人找到了漏洞一直贏,讓游戲無法正常進行。
從法律角度來看,女子的行為該如何定性成為關鍵問題。根據《刑法》第198條規(guī)定,保險詐騙罪是以非法獲取保險金為目的,違反保險法規(guī),采用虛構保險標的、保險事故或者制造保險事故等方法,向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行為。
在此事件中,關鍵在于女子是否虛構了保險標的、保險事故。雖然航班延誤不是她能控制的,她也沒有制造延誤事故,但如果她獲取他人身份信息虛構投保人,就可能踩到法律紅線。比如,若她通過欺騙親朋好友獲取身份信息來大量購買延誤險,那就可能涉嫌虛構保險標的,構成保險詐騙。
但如果獲取身份信息經過他人同意,購買保險也按正常流程,只是單純利用對天氣和航班的了解增加獲賠概率,這就存在一定爭議,或許只能算是鉆了保險規(guī)則的漏洞,還不能直接認定為違法犯罪 。
這一事件在網上引發(fā)了激烈討論,網友們觀點不一。一部分人覺得女子很聰明,能發(fā)現(xiàn)保險規(guī)則漏洞并利用天氣預報增加獲賠概率,是一種本事,規(guī)則有漏洞被利用只能怪保險公司規(guī)則沒制定好。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女子的行為屬于違法犯罪。保險是為大家提供保障的,不是賺錢工具。她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大量身份信息、虛構投保人,就是騙保,嚴重損害了保險公司利益,破壞了保險市場正常秩序。倘若人人都像她這樣鉆漏洞,保險行業(yè)將無法正常運轉。
這起女子買飛機延誤險獲賠近300萬的事件,給我們帶來諸多思考。在保險行業(yè),規(guī)則是保障各方權益的基石,誠信則是維持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靈魂。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也要從中吸取教訓,無論是購買保險還是在生活其他方面,都要遵守規(guī)則,堅守誠信。唯有如此,社會才能更加公平、和諧,我們每個人才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工作。
大家對此事如何看呢?你覺得女子的行為違法嗎?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