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導 讀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都市人愈發向往青山綠水、遠離喧囂的田園生活,將鄉村視為心靈棲息地。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為7.07億,同比增長8.9%;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5.6%。
近年來,“網紅村”的概念興起,不少村落以生態體驗為紐帶,改變著傳統休閑度假的方式。它們的成功之道不僅在于獨特的自然風光,更在于生態資源與文化內涵的深度融合與創新表達。在四川成都,距市中心30公里的溫江區壽安鎮年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一場以生態為底色的“流量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內容來源:《鄉村振興數智觀察》2025年4月下
作者:鄭笑眉,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規劃師;
彭劍波,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
立體生態畫卷,自然交相輝映
壽安鎮作為環成都城郊度假鄉村旅游帶的核心節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生態資源。當地擁有5萬畝的花卉苗木、充足的水系資源與豐富的林盤景觀,水、林、田、園、湖等自然要素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立體的生態畫卷。
依托這些資源,壽安鎮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旅游產品,實現“生態資源產品化”。在當地,生態資源不再只是靜態的風景,而是通過精心的設計與包裝轉化為可觸可感的消費體驗:65公里長的“北林綠道”將全域特色資源及林盤院落串珠成鏈,成為全域型生態鄉村公園,每天吸引上千人前來打卡;汪家灣花海項目利用河灘濕地,打造出色彩斑斕的花海景觀,成為雪山下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特別是攝影愛好者前往取景,單季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
圖:四川成都溫江區北林綠道(壽安段)3月進入桃花盛花期
圖源:公眾號“金溫江”
改造閑置資源,形成體驗場景
在現代消費時代,單一的自然景觀已難以滿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壽安鎮利用閑置資源進行“微改造、精提升”,將“園子變景點、園林變景區”,通過創新的場景營造手法,融入了現代“輕奢”度假的元素,為游客營造了獨特體驗。
例如,壽安鎮岷江村打造了岷江書院、九坊宿墅、燈塔營地等不同類型的“輕奢”度假產品,將傳統住宿模式升級,與自然景觀深度融合,形成了“詩畫棲居”的體驗場景。據統計,當地民宿在周末的入住率高達95%,平均溢價水平比城市酒店高出30%,充分體現了生態賦能的獨特魅力與經濟價值。
又如,天星村“數字游民社區”對閑置林盤、廠房等進行低成本的改造,將其轉變為兼具辦公與度假功能的多元場景,滿足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年輕人對現代辦公環境的需求,吸引了“數字游民”300余人次入駐,形成了自由共生的“數字游民生態圈”,也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打造既有商業價值又富有生態內涵的“田園商務辦公”樣板,2023年村企合作成立的四川嵐星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年收入117萬元,村集體實現增收20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范式。
文化創意參與者,傳統技藝吸引力
壽安鎮不僅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更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地是古蜀魚鳧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川派盆景發源地。傳統的農耕文化、非遺工藝和地方手工藝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傳承并不斷創新。
位于壽安鎮的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園區將綠色生態與高雅藝術相融,打造集藝術、文化、創意、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園區。園區引進名家工作室和藝術手工坊,與多所高校聯合辦學、建設寫生基地,開展美育教育和藝術展覽,并常態化開展剪紙、陶藝、扎染等研學體驗課程,常年舉辦文化藝術活動。
天星村的花木編藝公園,則將花木編藝與生態美學結合,將傳統苗圃打造為“網紅迷宮”,受到了廣大游客的喜愛和好評。花木編藝工坊的短視頻教學活動,讓游客成為文化創意的參與者,不僅提升了游客對手工技藝的了解,也拉升了本地花木苗圃的商業價值,體現出“體驗經濟”的強吸引力。
圖:壽安鎮天星村編藝博覽園
圖源:公眾號“成都發布”
堅守生態紅線,托起詩意溫情
政府在鄉村建設中的規劃引導作用不可忽視。為了防止過度商業化帶來的生態破壞,壽安鎮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的原則,制定科學的“生態紅線”,出臺景區高峰限流等措施,為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同時,多元主體的參與也為項目的可持續運營注入了活力。壽安鎮通過“鄉村主理人”計劃,培訓村民成為生態講解員;組建民宿合作社,讓村民參與到經營中,實現利益共享。
從壽安鎮的“出圈”實踐中,我們看到生態資源轉化為流量密碼的無限可能。生態型“網紅村”的流量密碼本質是“生態價值×創新表達”。在這個模式中,生態不僅僅是鄉村旅游的“賣點”,而是一種高級IP,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態要素構成了無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并在尊重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增值轉換。
場景營造和文化賦能是實現流量轉化的關鍵一招。鄉村通過整合藝術、非遺、農耕文化等多元元素,以沉浸式體驗項目為亮點,提升度假產品的內涵,讓游客在參與中感受到與自然的情感共鳴,以此推動口碑傳播和品牌持續輸出,使“網紅村”的IP更具獨特性和競爭力。
但也應看到,“網紅村”的運營面臨過度商業化的風險。如何在吸引流量的同時,保持生態鄉村的原真性和可持續發展,成為每一個“網紅村”必須面對的問題。
從壽安經驗來看,生態賦能帶來的不僅是一時的流量爆發,更是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革新。無論是清晨穿過北林綠道的第一縷陽光,還是夜幕下稻田音樂會的悠揚旋律,每一處細節都折射出鄉村與都市的融合共贏。
我們期待更多的鄉村能夠因地制宜探索出兼顧生態保護與商業開發的雙贏之路,每一座村落都因生態賦能閃爍出獨特而持久的光芒,托載起時代的詩意與溫情。
排版|李剛
封面圖/圖片|供稿部門
供稿|清華同衡 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