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言“藝術無美丑”,書法亦是如此,現代不少噴子,只看外型評定,這是完全錯誤的,今日我們依據,古代10大“丑書”排行榜,重新的客觀分析,譬如排在第一的法帖,乍一看不忍直視,實際水平,日本認為超越《蘭亭序》。
第10名:鄭板橋《懷素自序中堂》。獨創“六分半體”,似隸似楷,稚拙質樸,此帖采用這一書體,字體拙質圓融、波折歪斜,章法排布也錯落、輯讓,呈現“亂石撲街”之狀,看似雜亂,實則極具天然妙趣。
第9名:楊維楨《竹西草堂記題卷》。元末明初的書法家,生性放蕩不羈,因書法粗獷、野逸,被譽為“丑書之祖”,崇尚“摹擬愈逼,而去古愈遠”,此帖把古法化為己用,超脫拘囿,充滿古拙之美
第8名:徐渭《草書七言詩》。號稱“中國版的梵高”,精通草書,呈現抽象的狂放感,線條糅雜一體,蜿蜒盤繞,完全脫離束縛,把草書的動勢、視覺沖擊力,發揮到了極致。
第7名:王鐸《擬古帖》。日本稱贊“后王勝先王”,認為他的水平,超越王羲之,堪為“書圣”,這幅《擬古帖》58歲創作,使用獨創的“漲墨法”,沖破以往的空間、墨法形式,更具立體感。
第6名:何紹基《臨大唐中興頌》。師法“顏體”雄偉一脈,此帖晚年臨摹,運筆不斷衄錯,以顫筆和哆嗦之態,激活線條的動態美,曾國藩稱贊曰:“以余觀之,字則必傳千古無疑矣”。
第5名:康有為《行書五言聯》。崇尚碑學,把碑刻的駿健筆法,進行粗獷、夸張化,白蕉曾說“康有為字像一條翻滾的爛草繩”“如脫節藤蛇,掙所垂斃”,實則不然,其字回歸質樸,氣勢磅礴,渾厚蒼拙。
第4名:齊白石《持山與鶴四言聯》。1925年寫的一幅壽聯,兼取周、秦、兩漢精華,筆勢老道蒼勁,如折釵股,如錐畫沙,看似狂縱不羈,實則內藏筋骨,氣格宏大,經得住品析。
第3名:傅山《左傳》。此帖藏于美國,融合狂草的野逸,以及篆隸的渾穆,不受拘束,沉雄古樸、瀟灑奇逸,迎合他說的“寧丑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風格。
第2名:金農《汲古處和四言聯》。受到米芾“刷字”啟發,獨創“漆書”,此帖就是代表,字體渾厚且飛動,著墨凝厚,帶有“刷漆”一般的生澀、平鋪感,運筆迅疾飛動,可謂個性十足。
第1名:顏真卿《祭侄文稿》。尋到親人骸骨后所寫,用筆不計工拙,多有涂抹修改,與傳統書法不同,猶如一幅草稿、涂鴉,看似狼藉一片,實則真正宣泄情感,藝術境界高妙、深厚,出借日本展出時,稱其超越王羲之,勝過《蘭亭序》。
您對以上“丑書”有何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