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克拉瑪干沙漠
鎖邊的10萬株玫瑰開花了!
網友:頂級浪漫
卻看得淚目……
時間回溯至去年11月28日
于田縣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
空白區鎖邊任務最后種下了
10萬株玫瑰
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系上“綠圍脖”
是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的新奇跡
而以玫瑰實現“合龍”的最后一步
飽含著無數治沙人的浪漫情懷
2024年11月28日,于田縣群眾種下最后一批玫瑰苗,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空白區實現鎖邊“合龍”。 許曉龍 攝
“人們印象中的玫瑰
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觀賞的
咱們這兒的玫瑰
可是扎根沙梁的‘衛士’!”
阿熱勒鄉萬方村村民
買吐孫·依布拉衣木
蹲在新栽的玫瑰苗旁
臉上洋溢著笑容
買吐孫·依布拉衣木的話
道出了玫瑰
在當地防沙治沙中的特殊作用
玫瑰嬌艷、裝點大漠
但更能憑借發達的根系固沙鎖土
阻擋風沙侵襲
塔克拉瑪干沙漠
“鎖邊”有多難?
在大漠邊緣
人與沙的較量從未停歇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號稱“死亡之海”
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有著神秘壯闊的景色
但也暗藏危險
英阿瓦提曾經是
策勒縣一片綠洲上的村莊
1997年由于沙害和缺水
而搬遷到七公里之外的地方
不到三十年的時間
村莊原址已變成一片沙漠
僅有一些破敗房屋的殘骸
風沙威力,可見一斑
給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
可以理解為在沙漠邊緣
建起一道綠色屏障
阻擋風沙對綠洲的侵蝕
但“鎖邊”并不容易
首先,“大”是“鎖住”茫茫沙海的
頭號難題
塔克拉瑪干沙漠
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
占新疆沙漠面積的約76%
占全國沙漠面積的約49%
相當于江蘇、浙江、福建
三省面積的總和
其次,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增大造林種草難度
塔克拉瑪干沙漠多年平均降水量
為10毫米—80毫米/年
最后,更讓人頭疼的是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子粒徑小
白天太陽暴曬以后
地表溫度非常高
從西邊進來的冷空氣
和東北方向進來的空氣
極易形成空氣對流
非常容易形成沙塵暴
衛星云圖上的綠色變化
是人們治沙的“功勛章”
綠進沙退,絕非一日之功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
得到有效治理
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6500萬畝
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
良好態勢
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雙縮減”
2014年,且末縣被沙漠覆蓋
一片蒼茫
十年后,這里已披上“綠裝”
十多年來
巴州且末縣各族群眾
在沙漠中鋪設了9.37萬畝草方格
相當于鋪滿8700多個標準足球場
給沙漠穿上一件巨大的“格子衫”
近年來
和田民豐縣4萬多名群眾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
植樹造林5.6萬畝
建成農田防護林2.4萬畝
種植治沙植物1065.6萬株
和田地區于田縣
2014年全年風沙天數為225天
從圖上可以看出
這里滿目被風沙侵襲過的荒涼
2024年
已是處處綠意鋪陳在大漠黃沙之中
截至2024年底
新疆治理沙化土地面積5736萬畝
各族群眾在塔克拉瑪干沙漠
中鋪設了50.52萬畝草方格
累計開展人工造林1725.48萬畝
植樹20億株
這些樹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開
可以繞地球近50圈
如今,沙漠開出玫瑰
浪漫也守護著家園
“鎖邊”固沙并不是終點
如何鞏固成果
從根本上遏制住黃沙的蔓延
是推進治沙工作的長遠目標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再到“人沙和諧”
我們一代接著一代干
終將筑牢“綠色長城”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一撇一捺、兵團日報、共青團中央等
責編:馮智志
校對:胡瀾琴
復審:龔冰
審簽:楊鳴
監制:梁海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