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品牌營銷,迎來轉變
最近,茅臺用一連串動作,驚訝了營銷圈很多人。
官宣張藝興代言茅臺文旅,參與舉辦陣容強大的黃小西音樂節......茅臺的變化不能用簡單的“年輕化”來概括,而是更多層次的變化。它不僅更年輕,也更有趣、更親和了。
作為白酒行業的領軍品牌,茅臺在營銷上的變化,是整個白酒行業營銷轉型的縮影。過去,人們談到白酒就是酒桌、宴請、送禮,白酒品牌的廣告也千篇一律地圍繞類似的社交場景來講述酒文化。
然而,對新一代酒品消費者來說,酒雖然仍然有著強烈的社交屬性,但在具體場景上變得更豐富,也更多地與情感、悅己有關。
酒文化,正在由場景的革新帶來創新性的轉型。相應地,酒品牌也要拓展場景、講出新故事、打造新的互動場域、與消費者建立新的連接。這樣才能打破大眾的陳舊印象,走向年輕人、走向大眾、走向國際、走向未來。
具體來講,酒品牌可以怎么做?5月20日,茅臺在本部舉辦“茅友嘉年華”,這是茅臺又一個頗具創新性的營銷舉措,也為國內的酒品牌們提供了參照。
創新“酒文化”:
從賣酒到賣生活方式
早在茅友嘉年華正式舉辦之前,社媒上已經出現不少相關話題的討論。
當張藝興、韓紅、于適等重磅明星官宣加入黃小西音樂盛典,飯圈、音樂圈的網友將目光聚焦在茅臺參與舉辦的這場活動中。陣容的含金量之高,更是吸引了廣泛的網友。而這場流行音樂盛宴,就是茅友嘉年華的一部分,由它為紐帶,茅臺前所未有地與音樂圈層和飯圈緊密聯系在一起。
除了音樂之外,茅友嘉年華中,讓人們感到眼前一亮的還有貴州當地特色的非遺、美食的體驗活動。參與這場活動,可以一站式地感受到貴州的民俗風情與文化。這使得茅臺又多了一層文旅屬性。
而對于茅臺酒本身,這次嘉年華也更多地用演繹、體驗的活動形式,讓茅友們感知茅臺酒所蘊藏的故事。參觀體驗茅臺局的釀造工藝、參觀藝術展陳以及各種趣味活動。這些可感知、可體驗、可傳播的互動,讓茅臺酒不再局限于一種商品或社交貨幣,更是一種文化載體與符號。
可以看出,在茅友嘉年華,茅臺不僅是賣酒的品牌,更代表一種有特色、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出現了大量打著“生活方式”標簽的品牌,但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口號,而缺乏對生活的真正理解。而從茅臺這一系列營銷,以及茅臺本身的厚重歷史來看,它對生活方式一定有著更深的理解。
茅臺代表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我認為是一種有在地特色、有品質、不乏儀式感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不局限于某一個地域,也不局限于某一個年齡圈層。因為,人們如今都更需要通過各種儀式感,獲得情緒價值,打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尤其是在近幾年地方文旅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各地不缺旅游資源,卻很缺乏在地性的人文特色,也缺乏將在地特色傳達給大眾的各種媒介。而茅臺,就通過茅友嘉年華這一IP,扮演了這樣的媒介角色。
錨定“茅友”:
一次品牌和酒友的雙向奔赴
如今的“茅友嘉年華”,很多茅友們并不陌生。它是從“茅粉節”進化而來的。此前的“茅粉節”曾在全國各個城市舉辦,各地的忠實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前往赴約,也成了白酒行業的營銷范本之一。
從“茅粉”到“茅友”,并不僅僅是一字之差,更是一種姿態和關系的轉變。它意味著,作為品牌資產最豐厚的中國品牌之一,茅臺如今正在用更親和、開放的姿態,與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消費者交朋友。
在這背后,是茅臺整體上的策略性轉型——在市場生態、品牌形象和渠道觸達上,都要以消費者為主導,來創造新的價值。
這也是因為,整個白酒行業,都走到了新的周期,這是一個消費者主權的時代。上月的白酒T9峰會上,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就提到,新周期里,中國白酒行業轉向文化價值、消費主權、技術賦能為核心的新競爭維度。
關于消費者主權這一點,他提出,行業要構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生態,塑造與消費者共鳴的品牌形象,創造讓消費者滿意的情緒價值,也要在渠道上更深入地觸達消費者。
而茅友嘉年華,就是一個聚焦與消費者深入溝通與交流的長效IP。作為茅臺的三大文化IP之一,它相較于側重原料端的“紅纓子高粱豐收季”和側重生產端的“茅臺酒節”來說,是可以直接連接忠實消費者、并進行高濃度互動的橋梁。
事實上,除了白酒品牌需要觸達更多消費者之外,消費者也期待從更多渠道去了解品牌。尤其是茅臺這樣有著深厚底蘊的品牌,大眾消費者和年輕人都對茅臺有著不少的好奇,希望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從白酒品類本身的社交屬性來說,平等、開放的交互方式,正是當下酒品消費者更青睞的社交方式。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在今年的一場市場營銷座談會上就提到,茅臺的社交屬性占比在不斷提升,這帶動著茅臺朝更平衡的結構和良性生態發展。
在茅友嘉年華的各項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茅臺正在用各種新的場景,拓展著白酒的社交屬性,讓它突破宏大敘事,和單一的酒桌或送禮場景,迸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前文提到的音樂節,就讓飯圈和音樂圈層的人群,以愛好和茅臺為媒介聚集在一起。這就是一種新的社交方式。本地非遺、美食等體驗活動,則是以地域為紐帶,強化人與品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此次活動還包括一場義拍義賣。這則是在一種凝聚社會責任感的場合中,激發出人與人彼此的認同。
當這些交流都在一個品牌創建的場景中發生,那么這個品牌也就在人們的心智中,成了一種社交符號。如今的茅友嘉年華,正在用更多場景,建立起這種形象。
用“交朋友”的姿態,走向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茅友嘉年華活動中,參與者不僅有國內消費者,更有海外群體。這也意味著,這一IP還會成為茅臺全球化的一種媒介。
相信很多人都感知到一個變化:近兩年,經過一些社媒的傳播,茅臺作為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被越來越多海外友人認識并口口相傳。這也預示著,社媒的利用、圈層的突破,和場景的拓展,是品牌在走向國際化的關鍵要素。
而在全球的酒品牌中,就有不少品牌通過類似的營銷策略,來實現全球化的突破。
比如來自法國的酒品牌軒尼詩。它曾接連與國際知名藝術家雷菲克·安納多爾、說唱歌手Nas,以及NBA合作。通過各圈層在全球范圍內的標志性人物或組織,軒尼詩快速地打動圈層人群。
再如以營銷創意著稱的絕對伏特加(Absolut Vodka)。其在進入美國市場時,把瓶身形狀作為超級符號,與美國本土的各種要素進行聯動,開展了一場“一切皆可Absolut”的創意活動。
比如在Absolut Cities系列中,Absolut Manhattan是將紐約中央公園的上空做成酒瓶形狀。同樣地,它也聚焦不同圈層,和安迪沃霍爾等知名藝術家,以及時尚界人士、網絡紅人等進行聯動。
通過把瓶身做成超級符號,絕對伏特加在與各圈層的合作中激發出更多趣味性。這一系列活動,也成為酒品牌營銷的知名案例。
而茅臺作為中國酒行業中最知名的品牌,也在通過“茅友”這一文化符號和社交符號,與世界廣交朋友,并通過場景的創新,進一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破圈。
我們已經寫過不少酒品牌的營銷案例了。在這其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酒品牌營銷方式的轉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不僅是消費者觀念轉變使然,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的變化使然。
尤其如今的年輕人,已經不那么在意酒桌文化以及酒作為社交貨幣的價值,而更在意情緒價值,想要構建讓自己更舒服的生活方式。
但轉變路徑并不容易。當整個行業都處于變化的十字路口時,更需要有魄力、有實力的品牌提供示范性的路徑參考。
茅友嘉年華這一創新性的IP,以及“茅友”這一文化符號的出現,為整個行業都提供了一種示范。
內容作者:小小
編輯:鄭晶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