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山東濟寧某醫院迎來了一名28歲的急診病人。
這是一名從其他醫院轉來的病人,名叫馬彬,是一名準新郎。
在轉到這家醫院之前,他已經在其他醫院治療了近10天。
而按照馬彬本人的計劃,他應該在5月8日那天與新娘完成婚禮。
可那時的他,卻早已生命垂危,被家人送到當地最好的醫院做最后的搶救。
而讓馬彬從一個健康的準新郎變成瀕死的病人的,竟然是一盤來自自家養的一只雞的雞肉。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盤致命的雞肉
4月29日,馬彬提前把工作安排妥當,準備好好籌劃馬上到來的婚禮。
爺爺見自己的大孫子回來,也是高興得不得了,殺了一只雞招待馬彬。
在農村,自家養的雞一般個頭都比較大,所以當晚一家人酒足飯飽后,雞肉還剩好一些。
和很多家庭一樣,馬彬的家人也把剩下的雞肉套上保鮮膜放冰箱保存,第二天煮熱了接著吃。
然而,馬彬第二天就出現了全身發熱、頭痛、無力等癥狀。
但他以為自己是感冒,所以只是自己吃了點藥,并沒有前往醫院就診。
因為在吃了藥后體溫很快就降了下來,大家都沒注意,所以也沒去醫院就診。
可到了5月5日,馬彬的病情突然加重,他開始不停地嘔吐,甚至出現了休克。
家人這時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于是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醫生馬上對馬彬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結果得出了難以置信的診斷:
馬彬同時患有肝衰竭、肝性腦病、凝血功能異常等各種并發癥。
好好的一個人,怎么突然會病得這么嚴重呢?
在反復檢驗檢查結果及對病人家屬的問題后,醫生判斷馬彬的病可能與吃了疑似患有雞瘟及未完全煮熟的隔夜雞肉有關。
也就是說,馬彬的爺爺特意用來招待孫子的雞肉,成了奪走馬彬生命的兇手。
爺爺犯的錯,很多人都犯過
馬彬的病情很危急,需要全身換血。
短時間內要那么多血并不容易,而馬彬很幸運,不久后就有30多名老鄉跨市跑到醫院給他獻血。
可很遺憾的是,即使得到那么多老鄉的幫助,馬彬最后還是沒能戰勝病魔,于5月15日徹底離開了。
事情發生后,很多人都不解。
明明全家人都有吃雞肉,為什么只有馬彬一個人有事呢?
對此醫生給出了解答,他們認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所以在吃了有問題的食物后,反應也可能完全不一樣。
而且,馬彬當時可能吃得比較多,加上一開始不舒服又沒及時就醫,所以釀成了悲劇。
有人覺得,馬彬的死,都是因為他爺爺過于節儉造成的。
如果他不殺那只疑似有雞瘟的雞,不把吃剩的雞肉繼續給家人吃,馬彬就不會死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說實話,作為一個不喜歡浪費的人,其實真的很不忍心責怪這個爺爺,因為他做的事,大部分人其實都做過。
細想一下,自己親自養的雞,只是有點不舒服,但又沒死掉,有多少人舍得直接扔掉?
當天吃剩下的雞肉更不用說了,剩菜放冰箱保存不很正常嗎?
他們是第二天就加熱吃了,又不是放了很久才吃。
基于這一點,真心不忍心去責怪剛剛失去孫子的爺爺。
更多的,我只是想感嘆生命的無常,因為意外總會來得觸不及防。
珍惜當下,比什么都重要
也有不少人認為,如果馬彬能在一開始不舒服的時候就去醫院,可能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可是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如果呢?
哪怕是換成我們,我們又能做得比他好多少呢?
如今每個家庭都會備一些常用藥,如果只是小感冒小發燒什么的,誰又不是自己在家里吃點藥解決呢?
我們不能因為馬彬出了事了,就說他不重視自己的身體。
真的,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未必能做得比馬彬好。
所以,相比非要找一個人去責怪,我更希望大家在這件事情里收獲一些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實際上,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與其把希望都放在“明天”,不如過好每一個當下,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問心無愧。
馬彬的離開是一個悲劇,但希望大家在他的悲劇里,找到生存下去的智慧和勇氣,讓我們自己往后的每一天,都不用再被遺憾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